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9 負石赴淵(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4186更新時間:2021-05-06 19:22:09

    “賜支長史”,薊王權衡再三。決定授予傅南容。

    傅燮,身長八尺,威容性剛,素懷高義。恩威並濟,足可安三百萬民。尤其青稞麥,屯田大成。兼有畜牧之利。足可自給。先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如今,事事需親力親為。便得機關之便,亦遠非先前可比。更加冰原酷寒。風霜砥礪,死地求存。不出數載。三百萬貴種,當可脫胎換骨,重獲新生。不然,便將埋骨他鄉,死無葬身之地。

    一言蔽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十年再觀。三百萬貴種,還剩幾何。又向化幾何。

    幕府、封國並立。幕僚、臣屬,吏治完備。遷官析分,遊刃有餘。皆有人才可用。曹孟德於守孝之期,頒《求賢令》,唯才是舉。隻因苦無賢才可用。故退而求其次,不得已而為之。

    反觀薊王。才德兼備,才德並舉。薊王和光同塵,明以照奸。再行高薪養廉,三食君俸。吏治清明,曠古爍今。大河上下,涇渭分明。重重利好,助推河北大地,一日千裏。此消彼長,不出數載,判若雲泥。

    關東人心思漢,薊王三興在即。

    關東豪門大姓,為壯大己身,無所不用其極。無非,欲使薊王知難而退,不興兵南下。奢求,討價還價,得分一杯羹。卻忘了。薊王嫉惡如仇,分明愛恨。事關家國下,公道大義。從不妥協,全無餘地。

    叔侄三人,兄弟聯盟,共抗江東。漢中、江東,漸行政教一體。關東黨爭,亦是初畢。三帝各有參差,亦各擁大義。便是曹孟德,亦未有不臣之舉。

    薊王如何傳檄下,攻無道而伐不義。不能據擁大義,即便三興,與刨祖墳何異?

    少時,恩師便語重心長,字字珠璣。

    下皆反,薊王不亂。

    此便是,家國道義,興亡有序。若此時興兵,薊王一世英名盡毀。如何再比光武。唯剩一人可比:七國之亂,吳王劉濞。

    門下署,鸞棲館。

    陳琳與許攸相約酌。自出逃洛陽,出仕薊國。二人尊卑有別,然交情不減。南閤祭酒,高枝蔭庇。報館左丞,逆流揚名。二人相得益彰。羨煞旁人。

    “曹孟德,可為(王)莽乎?”摯友當麵,陳琳無需遮掩。

    “未可知也。”許攸與曹、袁,自幼相識。孟德多疑,輕易不與人交心。許攸焉能不知。

    “隻恨董賊早亡。”陳琳一聲歎息。

    者無心,聽者有意。許攸亦慨歎:“誅董賊,續漢祚。太師,漢室純臣也。”

    謂“智者千慮”。聞此言,陳琳似有所悟:“莫非,太師不欲我主三興?”

    “非也。”許攸答曰:“如顧元歎所言,萬乘之主,不可身輕下。太師若不欲我主三興,何以割河北四州之地。今,‘負石赴淵’。亦為,身正為範也。”

    典出前漢·劉向《苑》:“故君子慎言出己,負石赴淵,行之難也。”

    本意,負石跳入深淵。後喻,以死明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