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50 錦繡出宮(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4066更新時間:2021-05-24 22:15:39

    “‘周公瑾,當何如?’”薊王笑問。

    “‘可為王上,討平七海’。”儒宗亦笑答。

    一問一答,乃出孫策與太學四子(詳見:《三國·15 吾道東流》)。

    周瑜乃薊王師弟。亦是盧少保,閉門弟子。師門所學,不下薊王。唯一參差,便是人君南麵之術。此術,非帝王不可承習。周瑜,誌在七海,不學也罷。

    “盧公,以為如何?”薊王詢問恩師。

    “公瑾與伯符同歲。此去嶺南,當可助王上,平定扶南。”盧少保,持芴奏對。

    “善。”薊王遂召二人入殿。

    “拜見王上。”孫策、周瑜,聯袂入殿。

    “免禮,賜座。”薊王和煦笑言,如沐春風。

    “謝王上。”二人異口同聲。雖年歲相同,然長幼有序。孫策稍長居先,周瑜稍居次。

    “七海之誌,猶在否?”薊王先問師弟。

    周瑜,心有靈犀:“願佐長史,牧守嶺南。”

    “哦?”薊王遂笑看門下席列。

    門下督鄭泰,持芴奏曰:“臣,未言之也。”

    薊王並無問罪之意,乃出君臣之樂也。滿朝文武,皆樂在其中。

    薊王又問:“何以知之?”

    “王上,立南嵎一郡,足可知也。”周瑜答曰。

    時薊王納水衡都尉麾下,水司空虞翻所言。將十萬大山,南北二麓,築離水、臨瀼二縣。再加融氏縣,環抱北部灣,新設南嵎郡。其目的,便為向化山民,攻略南州。

    太學四子,今皆於四海仙館,隨龐德公修習課業。邸報當可觀瞻。更何況,家國大事,《朝聞日報》亦書錄報端,無有疏漏。謂“秀才不出門,全知下事”。薊國芊芊學子,知行合一。先讀書破萬卷,再行萬裏路,當可下筆如有神。

    “善。”薊王居高下問:“伯符,可願為孤領護嶺南。”

    “敢不從命。”孫策大喜下拜。

    “公瑾,可願助伯符,一臂之力。”薊王又問師弟。

    “固所願也。”周瑜亦下拜。

    薊王遂命中書令荀采,當殿製詔。

    拜孫策為嶺南守(長)史,秩比二千石,‘銀印青綬’。另賜黃金千兩、銅錢百萬、蜀錦千匹,四季朝服及駟馬安車一駕。

    拜周瑜為嶺南從事(守)史,秩必千石,‘銅印黑綬’。另賜黃金五百兩,銅錢十萬,蜀錦百匹,四季朝服及驂馬安車一駕。

    二人,捧盤入偏殿。更換朝服印綬,再入靈輝大殿,麵君落座。

    薊王勉勵二人,待平定扶南。皆可轉為長吏。且定讓周公瑾,二千及冠。如薊王所想。若非許子遠,先聲奪人。舉薦孫策。周瑜才是薊王,心儀之選。然於家國下而言,孫策出仕薊國,謂“上陣父子兵”,江東猛虎,當可為薊王所用。至於,師弟周瑜,比千石從事守史,已遠超三百出仕。且薊王已許諾,必令其心想事成,二千及冠。

    白衣入殿,錦繡出宮。孫策、周瑜,轟動朝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