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67 天下中庸(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4552更新時間:2021-06-04 23:49:18

    謂“條陳所聞”。原意乃指,逐條陳述。類同名刺,取竹簡一片,言簡意賅,寫滿蠅頭小字。故以“條”代稱。後薊國造紙大成。名刺,遂改稱名帖。時下,亦多混用。名刺,名帖皆可。今,簡牘雖棄之不用,然“條陳”之稱未改。

    真番,北鄰樂浪,南接馬韓(屬國),乃定半島之壓艙石。隻需穩住真番,半島無虞。輻輳東瀛,列島可安。

    陸康不愧大漢名守。就任時,百廢待興,民心未附。如今,已可與薊國比同。薊王本有意,表其為青州牧。不料孫文台已醒。這便改弦更張,按下不表。換言之,陸康於薊王心中,乃州牧不二之選。扶南並入漢土,立為寧州。薊王當表其為寧州牧。

    “還有一人,當可大用。”薊王言道。

    “莫非,對馬令何叔龍。”士貴妃深知薊王。

    “然也。”薊王輕輕頷首。何夔,身長八尺三寸,容貌矜嚴,素有威信。對馬六尺島夷,敬若神明。對馬島,扼據半島中通東瀛,咽喉水道。自就任以來,雖守孤島,遠離故土,卻泰然處之。向化島夷,辟港築城,修路穿渠,圩田自養。年初,加光祿大夫,以榮其身。

    《三國誌·魏書·卷三十》:“(對馬國)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離’。所居絕島,方可四百餘裏,土地山險,多深林,道路如禽鹿徑。有千餘戶,無良田,食海物自活,乖船南北巿糴。”

    自何叔龍,築對馬港城。泛舟南北,再立三城。辟“禽鹿徑”為“五尺道”。遂通車馬。再得薊國造船術加持。對馬島今非昔比。四城共納東瀛(都護)府民,十萬眾。除本島夷人,紛紛出山。因扼咽喉水道,為便通商往來。亦有三韓半島,並東瀛列島之民,舉家遷入,舟行四海。

    “州胡、對馬、壹支三島,皆可為縣。”薊王遂有計較:“或可將諸島立為一郡。”

    “夫君欲為東瀛都護積勢乎?”馬貴妃已會夫君之意。

    “然也。”薊王所慮,東瀛列島,拱衛東海,上連三韓半島,不可或缺。且順下南海,與諸荒洲,便利舟船。謂承上啟下是也。穩固東瀛列島,東海、南海,遂成薊國內湖。四海船商,紛至遝來。轉運南北,互通東西。漢家風貌不減。耳濡目染,皆為漢人。

    “既如此,何不於博多置郡。”

    “博多乃築紫國土。”薊王心有顧慮。

    先前,薊王遣使渡海,於邪馬台地,設港互市。取名博多港。後漸與薊國港津無異。港中島夷,衣食住行,好惡時興,皆與薊人比同。女王那美,遂求賜國名。因立國都於築紫島,邪馬台地,故夫君劉備,親賜國名“築紫”。邪馬台地改稱“福岡”。以此契機,倭女王又將列島三十餘附屬國,自行更名:築前、築後,豐前、豐後,肥前、肥後,壹岐、對馬等,諸如此類。

    雖說,夫妻一體,彼此不分。

    然終歸,乃東瀛貴妃之地,薊王不宜擅動。

    “夫君,何不問築紫女主?”士貴妃諫言。

    “善。”薊王從諫如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