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86 從夫之義(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4390更新時間:2021-06-15 16:29:17

    “宗女,可也。”元妃早有計較:“夫君,‘三百子嗣’。若以東女王論,皆出宗室也。”

    “如王妃所言。”紫元這便醒悟。父係、母係,著眼不同。譬如,紫元為東女國主,上元之女,便可承其位。雲華之女,亦可。殿中七美人若有女,亦無不可。

    如此一來,西王母國,皆可為薊公主封地。循母國習俗,乃稱女國。循大漢風儀,則稱湯沐邑。雖各有出處,然殊途同歸。

    換言之,若東女國,可為薊公主,湯邑之地。二家和合,並入漢土。

    於家國皆有大利。薊王自當勉為其難。效竹隅女王,隆重禮儀,迎紫元夫人入宮。

    《荀子·非相》:“故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

    話已至此,多說無益。紫元夫人,感激不盡:“謝王妃。”

    “且慢。”元妃示意,侍女宋辟非,捧盤近前。

    “王妃何意?”漆木承盤居中所盛,正是易遷二妃,並七玉女《食祿集簿》。

    如前所言,貴妃、王妃,食中二千石至二千石不等。美人千石俸。再加歲時賞賜,祿簿積財,數以億計。

    “夫君常言,‘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元妃言道:“四姐,先用之。”

    毋論“皇帝不差餓兵”,亦或是“財能通神”。終歸,“得人錢財,與人消災”。欲成此事,錢財不可或缺。譬如西王母,複立母國。得西王母,施以重金,曉以利害。冰原古羌女豪,這才俯首聽命,盡釋前嫌,重為一國。

    有西王母,珠玉在前。紫元夫人,當機立斷:“敢不從命。”

    謂“大恩不言謝”。利害共擔也。

    送紫元夫人出宮。二妃親赴金華殿複命。甯貴妃又往鳳凰殿,向王後稟明情由。

    公孫王後,前為薊王,誕下公主。二子一女,足可為家門,增光添益。自增築王宮至九重。鳳凰殿改前、後二殿,另辟左、右偏殿。四殿三重,環抱宮苑。故曰,王宮大殿,皆有中庭。王宮諸館,為二重。三麵重樓,圍以庭院。故曰,館中有院。

    王後掌六宮。前殿專為女官署寺,左右為官舍,後殿方為寢宮。

    隻因,七重增築自九重。必行重重外擴,增加梁柱,方足支撐。斷不可,徑直堆高。外擴後,才有前後二殿之分。一裏之回,足夠四宮外擴。更加九重錯落,多行借景。故,王城內庭,稍作縮減,亦無妨。無礙百官下朝,列隊車馬;無阻王宮大典,四方朝拜。進出有度,回旋有餘,即可。

    薊王家小,皆居於高處。試問開闊,何處可與天地比過。

    甯貴妃與王後。相見雖晚,相識已久。論與薊王結交。甯貴妃,猶在王後之前。得贈以香囊,劉備方入長姐之堂。寒暑易節,學劍十載。後娶為妻,相濡以沫,白頭偕老。

    換做後世。甯姐姐,於劉備並長姐,有牽線之義。薊王心中,持重不下長姐。

    少時,更與甯姐姐,相約“三事不罪”。薊人盡知。

    “拜見,長姐。”禮不可廢。

    “甯妹,免禮。”姐妹相稱,不出家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