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10 矯詔討曹(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4610更新時間:2021-06-27 22:55:22

    董重亦知事關矯詔與否。這便振作答曰:“臣,竊以為。若無安集將軍之謀,曹司空勝薊王。然,端午之亂,曹氏親弟子侄,無辜受戮。此乃‘不可兩存之仇也’。”

    天子信服:“大將軍,所言是也。”

    董重暗處一口濁氣,卻絲毫不敢大意:“陛下,明見。”

    天子又問:“若大將軍得‘矯詔’,又當何為。”

    “‘深藏若虛’,‘以觀後效’。”董重出口成章。

    “善。”天子這便定計。於是,命董重親書矯詔,再用皇帝六璽。確認無誤,交由董重深藏衣袖,帶出宮闈。已備,危急關頭,救命一舉。

    雖稱矯詔,實則與聖詔,同一所出,無有不同。

    稍後,徐州別駕麋竺攜重禮登門。詢問矯詔之事。

    此時,董重已知,矯詔雖出司徒伏完授意,然必出陳公台之謀。

    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麋竺攜重禮登門,欲求當麵一觀。其用意,不言自喻。待回徐州,必以身擔保,確有此詔。如此,陳公台方能依計行事。毋論陳公台,奇謀如何。然必不利曹孟德,得利董氏一門。何況,若他日情急,傳檄天下。薊王不至,呂布先行。亦有百利而無一害。

    心念至此。董重遂屏退左右,以矯詔示之。

    字字入目,句句銘心。麋竺這便告退,返回下邳。

    董重親送出府,不提。

    程昱司直甄下。麋竺奉命出使,往來甄都,程昱自當心知肚明。與司徒伏完、驃騎大將軍董重往來,亦是奉命而為。本無可厚非。然,時節多事,不可不防。

    遂親入司空府,告知詳情。

    “呂奉先,意欲何為。”曹孟德自西市夜歸,便閉門謝客,苦思利害取舍。家仇不可不報。然恩怨何時了。若夷董氏三族,天子又當如何。然若隻誅首惡,從眾皆免。曹孟德,又心有不甘。

    尤其,薊王表,請立將軍。國中諸校,悉升將軍。數倍擴軍。不出數月,可得五十萬大軍。天下雄兵,齊聚薊國。譬如備吏守令。薊王多年前,便設家兵部曲。雖無大營名籍,然農牧稻作之餘,皆入國中各處軍營演武。且諸校皆另設別部,招募精卒健勇。今皆可光明正大,編入名籍。與營,士共享國俸。

    黃巾既滅,天下初平。

    竊以為,薊王此時擴軍,正求名正言順也。若知甄都,擅行廢立。焉能坐視不理。

    然又竊思,叔侄三人,史、董二侯,誰人為帝。於薊王而言,並無不同。隻需道義充足,儀軌得當。行撥亂反正,亦無不可。畢竟,董侯乃賊臣董卓擅立。彼時,王太師總朝政,便欲重立漢帝。並遣使山東,詢問薊王之意。

    彼時,天子無過。故薊王不欲。

    今,天子,起端午之亂。可比當年,合肥侯,興鞠城兵變。廢立可行也。

    再立史侯為帝。遷都甄下。拜曹孟德為丞相,張魯為國師,張濟為驃騎大將軍。集漢中並兗州之力,曹孟德足可,滅呂布,逐袁術。一統關東。

    彼時,與二袁隔江對壘。一戰可定江山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