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7章 庫峪城的發展.為600月票加更(2/2)

作者:麻煩字數:7888更新時間:2019-05-24 23:13:37

    所以導致原本高昂的鹽價暴跌,從原本的“鹽一合值絹一匹”下跌到了“鹽一合值錢一百”,直接下跌了好幾十倍!

    雖然依然不算便宜,但是最起碼在滿足了大唐軍隊所需之後,已經開始可以向普通百姓進行供應了。

    但這並未太過影響到“大羅天闕”鹽寶的價格,因為這種晶瑩剔透的鹽幣除了本身就是一種精品純淨鹽之外,還承擔了一部分貨幣的作用,很受大唐富戶的歡迎,更多的是將其當成一種交易等值物來使用。

    價格雖然因為苦泉鹽場狂暴出貨量的關係適當的進行了調整,從原本的“一當千錢”下降為了“一當百錢”。

    未來計劃下降到“一當十錢”甚至是“一當一錢”,然後這個價格估計會長期的穩定下來,不會再隨著鹽價的波動而產生變化。

    因為即便是按照鹽的曆史最低價“一鬥二十錢”來計算,這種精品鹽的價格也將會是粗鹽的500倍,已經是很驚人了。

    做人不能太貪心,要不老是這麽煉鹽跟造錢一樣,估計大唐皇帝陛下就會開始羨慕嫉妒恨了。

    而將鹽幣壓到一錢一枚,因為鹽本身的貨品價值,而且還解決了當前大唐錢荒的問題,李世民也隻能摸著鼻子認了。

    可即便是按照一枚一錢計算,苦泉鹽場依舊是庫峪城日進鬥金的收入大戶。

    畢竟太陽爐一日得鹽數千石的可怕產量,足以頂的上大唐官府幾十家鹽場的產出了。

    人家熬出來的是鹽,他這煉出來的可就直接是錢!

    數百噸鹽經過白玉琦的提純、褪色、脫毒、塑形之後,本身就被賦予了恒定價值。

    到時候普通老百姓可能舍不得吃這種鹽寶,但因為其恒定的價值卻肯定會將其當做貨幣來使用,從而在大唐境內大規模流通,畢竟鹽這東西再怎麽貶值,在古代也始終都會是硬通貨。

    這麽一來,苦泉鹽場每天產出的幾百噸鹽,其價值就非常恐怖了。

    一天可就是二三十萬貫的收入,一年可就是一億貫……大唐一年的稅收才多少?

    以貞觀元年的年景來看,一年能有幾百萬貫就不得了了吧?

    盛唐時期也隻不過是三五千萬貫,還不完全都是錢,而是由糧秣布帛鐵器等各種物資折算而成的。

    所以了,趁著李世民沒發現這其中的秘密,先占點便宜再說。

    等他琢磨過來了,庫峪城基本上也就可以放棄煉鹽造幣這種美事了。

    不過就算李世民發現了這其中的秘密,他也說不出什麽話來。

    鹽幣雖然能代替貨幣使用,但它本身其實還是一種貨物,市場流通以物易物都是你情我願的事情。

    庫峪城已經很主動的在配合大唐官府打壓鹽價、改善民生了,坑的又主要是那些大戶的錢,根本影響不到普通窮苦老百姓,所以除非修改唐律不允許鹽礦官民共采,否則苦泉鹽場始終都是合法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