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58章:鬥茶(中)(2/2)

作者:呼啦圈大神字數:6946更新時間:2019-06-30 16:30:57

    在整個挑揀區分的過程中,誰也不會輕易的犯錯,以導致最終的烹煮出來的茶水裏的茶末大不一。

    挑揀好之後,把選用的那些細致的茶末輕輕用一張紙片,緩緩掃入到鏟子形狀的茶勺之中。

    做完了前邊這一係類的準備工作,茶壺的壺嘴裏,也已經冒出白色的汽霧來,水看上剛剛要滾,卻還沒有沸起來。

    兩人麵露喜色,這樣的滾水,正是他們所需要的。

    打開茶壺蓋,把茶勺呈一定的角度斜靠在壺口的邊沿上,同時把茶勺微微地左右晃動,讓挑揀好的大均勻的茶葉歲末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光滑的茶勺內壁緩緩地向茶壺中的滾水中女散花般地散落。

    到此時,楊懷仁或許也有點明白方才老孫頭為什麽埋怨茶館的茶博士了。

    或許不在人前,那些茶博士們烹煮一壺茶水,也的確沒有像他們一樣的仔細。

    但這也不是不能理解的,茶博士們畢竟做的是要重複上許多遍的工作,要是他們對待每一壺茶水,都像這兩位老漢鬥茶時的認真細致,恐怕一累死他們也煮不出那麽多壺的茶水。

    既然是做生意,不管是烹煮茶水還是烹飪一道菜肴,其實都是如此,隻要是產品量化生產了,總是要在保質保量的情況下,節省一些步驟,以滿足供應上的需求。

    除了某些行家或者在特殊的場合下,我們尋常情況下享用成品的茶水或菜品,也不至於吹毛求疵地去搜尋那略微到難以察覺出來的不同。

    楊懷仁也意識到這一次鬥茶,和那些文人們之間消遣似的鬥茶有所不同。

    文人們鬥茶,在意的無非三點,分別是鬥茶品,鬥茶令和鬥茶百戲。

    鬥茶品,顧名思義,就是比試選取的茶葉孰優孰略,俗話“茶以新為貴,水以活為上。”

    就是新茶比陳茶要貴,煮茶選用的水,選取像溪水這樣的活水,最終煮出來的茶水,才算是上品。

    而鬥茶令,則是文人們煮茶的過程中,要吟詠茶令,或是一首詩詞,也或是唱些符合煮茶之時淡泊優雅心境的歌賦,以襯托氣氛,誰的詩詞歌賦好一些,誰便在鬥茶中占了上風。

    最後的茶百戲,也就是分茶,是一種分辨把煮好的茶水從茶壺如何注入茶杯中的一種技巧孰優孰略的方式,自北宋時才剛剛流行起來。

    也正因為是時下最流行的風氣,所以在各種鬥茶之中,也最開始最重視這一項。

    分茶的動作是否優雅,還有把茶水倒入茶盞時,茶末在茶盞中遊蕩的軌跡所形成的不斷變幻的圖案是否瑰麗多彩,都是作為評判這一項高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宋代大詩人楊萬裏曾“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便是的此樣的奧妙所在。

    甚至很多文人把這種茶水的圖案和琴棋書畫中的畫相提並論,好似分茶之時,同樣是在精心的創作一幅厚重又淡雅的山水雲霧,或是一幅活潑又靈動的花鳥魚蟲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