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63章:調和的藝術(2/2)

作者:呼啦圈大神字數:6686更新時間:2019-06-30 16:32:22

    也正是這個時期,川菜走出了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傳播到中原和江南各地。這時候頗具規模的以川菜為主的飯館還不常見,最常見的是川飯館或者食肆,是以某地的特色食為主。

    比如,東京城裏街市上便有了燠麵館。燠麵,通俗點講,就是一種蒸麵,後世江南獨具特色的蒸麵,便是來源於宋代川飯館的燠麵。

    從製作手法上來看,跟尋常的煮麵或者燴麵不同,蒸的手法,是另一種讓味道融入麵條裏的藝術。

    這種藝術的關鍵在於回鍋。以韭黃或者韭菜為主,用豬肉或羊肉,甚至是魚肉爆香,添加發酵後的豆瓣醬或者剁碎了酸菜,製作成了燠麵的鹵汁。

    生麵條煮半熟,然後混合了鹵汁之後進行攪拌,再重新回鍋蒸製成熟,便是一道燠麵了。

    鹵菜和麵同時回鍋的手法,在其他麵食裏,還真是非常少見的處理方法,倒是和後世的回鍋拌飯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食材先分別烹製半熟,然後混合之後再回鍋烹製,讓不同的味道在食材不同的層次裏融合,這樣的創造力,也隻有會吃,懂得吃的美食家們才懂得了。

    另一樣川菜回鍋肉,同樣是利用了這一點,不過這種來自民間的美味,更確切的是一種無奈之舉下的創造。

    同其他地方的百姓一樣,窮苦的勞動大眾們還不是那麽常常有機會吃到肉的,所以在節日裏買了肉,不會舍得一次吃光,而是爆一下之後,吃掉一部分,另一部分陰幹了貯存起來,作為對孩子們的一種獎勵。

    宋時最初的回鍋肉的雛形也許出來沒那麽美好,可正式這樣的生活觀念,讓人們珍惜食物,向往美好的味道。

    楊懷仁行走於市井坊間,才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也因此讓他覺得做一個廚師,比僅僅要燒一手好菜,還要用心去體會這些菜的產生和發展的曆程。

    這些曆程裏,有百姓的智慧,也有窮苦大眾的心酸,更是充滿了對美好的向往,然後付出了數不清的辛勤和汗水。

    沿著江邊的路徜徉,呼吸著帶著寒意的空氣,人便覺得清爽起來,那些生活中的煩惱,似是在這一刻逃得無影無蹤了一般。

    霸弟弟總是最先感到餓的那個人,而當他餓了時候,嗅覺似乎比楊懷仁還要敏銳了許多。

    他抽動著鼻子,用力地吸著一絲淡淡的味道,眉宇間卻露出了疑惑。

    “仁哥兒,你聞見沒?這味道咋這麽熟悉呢?”

    楊懷仁方才還在欣賞極具詩意的“孤舟江上橫”的奇妙秋景,被霸弟弟這句莫名其妙的話給從畫中拽了出來。

    “熟悉的味道?”

    楊懷仁扭頭前後看了看,“可能附近有什麽飯館吧。”

    他隨意的了一句,可等他也仰著頭仔細去嗅那個越來越清晰的味道的時候,竟是和霸弟弟麵麵相覷著異口同聲道,“牛肉麵?!”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