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69章:醬燒弓魚(1/2)

作者:呼啦圈大神字數:6390更新時間:2019-06-30 16:33:01

    弓魚,又名工魚,學名大理裂腹魚,是產自洱海的一種特有的淡水魚類。

    之所以被百姓稱作弓魚,是因為這種魚喜歡逆流而上繁殖或覓食,在遇到遊不過去的山澗之時,便會弓起身子,自主的彈射上去,因而得名弓魚。

    楊懷仁這間廚房裏見到弓魚的時候,還真是大吃一驚,美味的弓魚在他的印象裏隻不過是一個傳,因為後世的洱海,弓魚已經快要絕種了,還成為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原因自然很簡單也很悲傷,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洱海周邊水係的環境受到汙染,導致對水質要求較高的弓魚數量急劇下降。

    後來為了改善當地漁民的生活條件,洱海引進了其他幾種繁殖能力強的經濟型淡水魚類,這樣的做法導致弓魚的生存和繁殖的空間進一步被擠壓,弓魚最終麵臨絕種的境地,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在這時候,弓魚在洱海裏還是最主要的一種淡水魚類,洱海沿岸眾多漁民的魚獲中,弓魚還占據了主導的地位。

    楊懷仁忽然覺得他被烏蠻王抓來給他做菜,還真不全都是壞事,要不然他也沒有機會能親自製作一次弓魚,並能有幸品嚐到弓魚的美味。

    《鄧川州誌》中有記載,大理“惟工魚為多,其色如銀,狹長如鰷,無鱗少骨,味鮮美,產洱海中。”

    清代詩人師範曾有詩讚之曰:“內腹含瓊膏,圓脊媚春酒。”因弓魚肉多脂肥厚,入口即化,明代學者楊升庵品嚐之後推崇備至,讚之曰“魚魁”。

    隻是楊懷仁雖然聽過弓魚的美味,但並沒有製作過弓魚的佳肴,他需要思考用什麽方法,來把弓魚最鮮美的味道烹製出來。

    廚子要了解一種食材,也是要做實驗的,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先洗淨一條弓魚,不添加任何味料,用清水煮出來,品嚐一下食材原有的味道,再來判斷用什麽樣的烹飪手法來烹製,找到最好的辦法。

    楊懷仁嚐過了清水煮弓魚,覺得弓魚的肉質肥美,鮮滑細嫩,確實是一種上佳的食材,隻不過仔細品嚐之下,也有一種特殊的魚腥味。

    如果用清蒸的方法,似乎簡單的醃製不足以除去這點微微的魚腥味,而紅燒的手法,又容易破壞了弓魚的細嫩口感,所以想來想去,楊懷仁想到了醬燒。

    醬燒,用最簡單的話講,就是用調製好的醬料和清水慢慢燉煮的方式,讓弓魚能夠受熱均勻,不會因為烹製的火候過大破壞了肉質的肥美口感,又讓醬料的味道消除或掩蓋了它本身那種特殊的腥味。

    幸運的是,廚房裏存放著一種當地的醬料,楊懷仁嚐了嚐,味道很有當地特色,具體配料可能不清楚了,因為有些香料可能就是當地的一些獨有的植物,楊懷仁也不一定認得,但多種香料複合在一起,味道還不錯,也很有風味。

    另外楊懷仁還發現了一種熟悉的葉子,正是羅勒葉。提起羅勒,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它是西餐中經常用到的一種香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