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392章:江口鎮(2/2)

作者:呼啦圈大神字數:6836更新時間:2019-06-30 16:36:21

    也就是,朝廷對海上貿易走私的禁令相對嚴苛,但正常的海上貿易還是給宋朝帶來了不少的稅務和財政收入的。

    仁宗時設置市舶司,就能證明從仁宗時期就有了海上貿易了。

    第二個原因,朝廷官方的造船廠之所以衰敗,便是經濟效益的推動下,海商需要大量的海貿船隻,指望官辦造船廠已經不足以解決船隻短缺的困難。

    於是民辦的造船廠開始出現,在大量的資金投入之下,民辦造船廠高價從官辦造船廠挖走了大量的造船工匠。

    最後造成了民辦造船廠越做越大,官辦造船廠反而因為沒了訂單而被擠垮的矛盾鮮香出現了。

    楊懷仁想到這裏,反而能理解了,後世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也曾經有一段時期出現了國營企業幹不過私營企業的現象,民營企業幹趴下國營大廠子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了。

    其實這都是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正常的現象,企業生存其實不在於企業大,誰的生產效率更高,誰就能存活下來並繼續發展。

    楊懷仁一行人這次來利豐監船廠考察,楊懷仁的目的很簡單,如果船廠還沒有廢棄,投入一些資金讓它還能繼續造船就行。

    如果已經廢棄了,隻好把對船的需求交給民辦船廠來滿足了,之所以必須來利豐監船廠看一眼,實在是楊懷仁覺得一個好好的船廠就這麽廢棄了,真的太可惜。

    造船對於一個大國來,也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將來海上貿易要全麵發展,就需源源不斷的海船供應,把造船的任務完全交給民辦船廠,似乎對國家也不是很有利。

    楊懷仁來到江口鎮的時候,發現江口鎮鎮子很大,但卻非常的蕭條,鎮子上建築很多,但人卻很少,大部分民房已經廢棄,主街上的商鋪也關閉了一大半。

    剩下的鎮中心還有些人出現的地方,也是附近村子的一些漁民,用家曬好的魚幹來換取些米糧等東西罷了。

    楊懷仁麵露遺憾之色,岑孝年趕忙出來解釋道,“江口鎮的誕生,就是依托利豐監船廠的。

    利豐監船廠最風光的時候,船廠裏有上千名造船工匠日夜忙碌,他們的家人便住在江口鎮上。

    鎮上生活了幾千上萬人,自然會非常熱鬧,當時各路海商也匯聚到這裏來,催著船廠加緊給他們造船,不少商人看到了江口鎮未來的繁榮,也紛紛來到這裏開設店鋪。

    可好景隻維持了三十來年,海禁法令徹底廢除後,民間造船業開放,一些大海商也逐漸開設了自家的造船廠。

    之後不斷從利豐監造船廠挖走造船工匠,不僅利豐監造船廠走向了落寞,連原本繁華的江口鎮也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超過九成的百姓都搬走了,如今留在這裏的大多是不願離開的一些老弱病殘,所以江口鎮也漸漸沒了多少生氣。”

    楊懷仁歎了一口氣,看看鎮子上零星的路人和鎮中心那幾個賣鹹魚的攤子,無奈的搖了搖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