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664章:戰爭的差異(2/2)

作者:呼啦圈大神字數:7290更新時間:2019-06-30 16:37:53

    所以時間長了,還在過艱苦生活的從事遊牧的契丹人,心中自然會產生很大的不平衡。

    這種等級或者貧富之間的差距形成的不平衡,是非常難以調和的,這一點在大宋就可以看到。

    不過在大宋有錢的商人社會地位不高,所以矛盾還沒有到爆發的地步,在遼國,契丹人中的富人和商人卻擁有比較高的地位,這就容易出問題了。”

    楊懷仁道,“大師的不錯,這是其中一點。另一點,便是孟亞聖所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了。

    契丹人已經過上了多年的安逸舒服的生活,現在讓他們拿起舞起來上馬打仗,他們也不樂意。

    富人不願意打仗了,窮人便會想,我憑什麽要去打仗送死?我能通過戰爭得到的東西,難道有我的性命重要嗎?

    所以戰爭都是基於利益的基礎上的,契丹遊牧每到冬季便來大宋邊地打草穀,是因為他們能劫掠到的東西屬於他們自己。

    而戰爭的得利,卻大多到了那些貴族和富人的手中,所以在大部分契丹軍人都是窮人的情況下,他們很自然覺得付出和收獲是嚴重不符的。

    這世上的人都喜歡享受,沒有人喜歡什麽都得不到,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打仗。

    所以如今的契丹鐵騎,已經大不如前了。而我要做的,便是讓他們一不如一。”

    老道士問,“這就是王爺往遼國販糖的原因?”

    楊懷仁點頭,“對!契丹人同樣喜歡享受,他們也喜歡吃好吃的美食,喜歡穿輕便舒服的衣服。

    這一點從遼國商人從大宋采購了什麽,就能看出來。江南的絲綢賣到遼國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

    明契丹人喜歡傳絲綢,不喜歡穿厚重的毛皮了,還有我們大宋的美食,也被逐漸傳到遼國。

    我去遼國中京的時候,在城裏看到的酒樓食肆,大都是和咱們大宋一樣的酒樓,裏邊提供的是咱們漢人的食物。

    這一點其實也非常好理解,不論是什麽民族,追求美食的心是一樣的,誰不喜歡吃好吃的東西呢?

    也是因為這樣,我才發現了契丹人的口味變化,他們傳統的食物,比如牛羊肉,依然是他們主要食物。

    與此同時,他們又對我們大宋的美食趨之若鶩,甚至在貴族和富人中間形成了某種風氣,以追逐大宋的美食為雅。

    像我們大宋的各種糕點和點心,尤其受契丹人喜愛。糕點和點心,主要原料便是麵粉、糯米粉以及糖。

    遼國現在有大麵積的耕地,他們根本不缺糧食,所以麵粉和糯米粉,他們是可以生產的,唯獨他糖,他們生產不了,隻能從大宋采購。

    而且糖的需求量,也是一年比一年高,甚至因為遼國商人來大宋采購的糖的數量逐漸上漲,導致大宋的糖價逐年上升。

    於是我開始從去年便在嶺南買地,招募了人手開始大麵積種植甘蔗,然後蓋了糖廠,打算大量生產糖霜,然後直接賣到遼國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