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856章:文官輔助武將(2/2)

作者:呼啦圈大神字數:7104更新時間:2019-06-30 16:38:58

    何況一個人的能力和看事情的角度總是狹隘的,總會有方方麵麵的想不到的因素,如果換了文人來看,也許會讓人豁然開朗。

    如果對軍隊的管理用一種合理的文武兼備的方式進行,效果是一定比現在的模式要好的。

    而且楊懷仁更激動的是,大宋百萬軍隊,如果每一支軍隊裏都加入文人來輔助主將,不僅僅會給主將起到一個參謀的作用,還會解決大量的官員冗餘的問題。

    多了不,平均五百人配備一個文官,那最少能解決兩千人的冗餘官員問題。

    隻要把權力和職責分清楚,不至於讓這些文官過多幹涉軍略方麵的事情,那一定是利大於弊的。

    一方麵可以加強軍隊思想上的凝聚力,也會在將來軍略的選擇上,有了更多的餘地。

    像費塵剛才的,楊懷仁很多軍略方麵的東西,其實都不太正統,雖然有些聰明智慧在裏邊,但考慮的也並不是十分全麵。

    當時能取得勝利,除了運氣的因素之外,也有敵人不算很強的關係,但遼國這樣的對手絕不會是交趾這種彈丸之國可以相比的。

    遼國非常龐大,同樣具有非常深的戰略縱深,將來如果要開啟去收複燕雲失地的戰爭,軍略方麵也不是耍耍聰明就可以的。

    如果軍中有一批可以出謀劃策的軍師,同時又能幫助武將協調軍中關係和後勤保障,對於武將來,也是讓他可以安心在前頭衝鋒作戰的堅實後盾。

    當然這也要有個很大的前提,軍中的文官製度,絕不能學現在大宋的樣子,派個監軍去瞎指揮,甚至派個太監去指手畫腳。

    一定要把文官和武將之間的關係協調好,主將還得是武將,文官的權限也要限製在一定的範圍內,讓他們祈禱相互協調合作,同時又不會相互掣肘的局麵。

    楊懷仁想起了當初跟著他去交趾作戰的吳監軍和黃公公,其實就是這種合作的雛形。

    隻不過當時楊懷仁的權威很大,黃公公跟泥鰍似的絕對不得罪他,所以也沒怎麽話,吳大人呢,楊懷仁也是早就和他約法三章。

    後勤保障和紀律方麵的事情,吳大人有權管理和處置,可作戰上的事情,他不能幹涉。

    當時吳大人也是有自知之明,知道楊懷仁性格霸道,隻會和他手下的將領們商議軍略之事,何況吳大人當時也是來撈軍功混資曆的,所以非常合作。

    楊懷仁想象的,如果費塵的想法可行,那軍中以後的文職官員設置也必須考慮周全,技能達到提升軍隊整體素質的目的,又不能讓文官幹涉甚至影響到主將的威嚴。

    所以選拔製度,以及之後文官的職責和管理就必須非常嚴格了,而且一旦出了問題,軍方也必須有足夠的權力罷免或者把搞事情的文官清除出軍隊才行。

    想到這裏,楊懷仁開始覺得這似乎很難了,大宋一直以來崇文抑武,讓文官能老老實實聽武官的,隻給他參謀之權,他們會答應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