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966章名號絕除,年終事結(1/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274更新時間:2022-06-14 15:09:28

    驃騎將軍斐潛公布出來的布告,頓時在關中三輔地區掀起一陣軒然大波。

    諡號這個東西,最開始的時候並非是隻有皇帝專享,而是諸侯公卿都有,一開始的時候並不規範,周文王、周武王在世時便會自稱文武,直到西周中期才定下死後加諡的規矩。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認為諡號這玩意兒,太過於八卦,當然同時也是因為秦始皇太傲嬌,覺得沒有人可以評價他自己,所以遂廢除。

    劉邦建立漢朝後,又重新恢複了廟號。不過,由於廟號的使用已經中斷了一千年之久,商朝又太過久遠,其廟號製度資料不存,根本無從參考,所以漢朝使用廟號如同盲人摸象,隻能自己摸索著再重搞一套。於是,漢朝自己又重新建立起一套廟號製度,但由於是這個製度是新建的,因此還處在初期階段,很多地方都不完善,大家也不知道到底該怎麽用怎麽叫,所以到這問題就來了。

    劉邦死後,根據漢朝建立的廟號製度,劉邦是白手起家,其江山是靠自己打下來的,所以,漢朝廷將劉邦的廟號定為了,諡號定為了,其實諡法裏也沒這個字,是劉邦的大臣們為了表示劉邦建立漢朝勞苦功高,故意為劉邦量身定製的。

    也就是說,劉邦的廟號應該叫,諡號叫,但是後來又習慣的稱之為,這個鍋,主要還是司馬家的……

    司馬遷老人家寫《史記》的時候,為了方便書寫,在《史記·高祖本紀》將劉邦廟號與諡號的全稱簡化成了,等於是自己給劉邦創造了一個新稱號……

    司馬家給人取外號的習慣,真是一脈相承啊。

    於是,隨著《史記》影響力的與日俱增,後世就把這個稱呼就這麽流傳了下來,劉邦的正確廟號卻反而少人提及了。

    雖然後世有時候諡廟稱呼並行,但大家還是稱諡居多,直至唐朝之後,改成叫廟號了,而後又該叫年號……

    是因為好多東西都被皇帝自己給玩壞了,就像是諡號一開始還挺正經的,隨後就水性楊花,誰都可以上了。而且有意思的是,某些皇帝還會有多個諡號,當然,這待遇一般隻有亡國之君才值得擁有。

    國破之際,山河多處於分裂,不同勢力出於各自的政治考量會為亡國之君獻上不同的諡號。比如,是楊廣的表哥唐高祖李淵給他的諡。

    好內遠禮曰煬。

    不過呢,楊廣掛掉的時候,當時隋朝尚未滅亡,所以楊廣的孫子楊侗給爺爺的諡號是。

    獨見先識曰明。

    如此南轅北轍的評價,也算是前無古人了。

    英俊的楊廣一生好大喜功,狂愛折騰,但他確實都在折騰大事業。

    很多人認為唐代才開科舉,實際上唐代不過是跟著隋朝砍出來的道路在走。並且從唐朝開始,皇帝的諡號發生了改變。開始還算正常,李世民死後諡,不出意外的話,就能像漢文帝、隋文帝那樣名垂千古。可他子孫偏要添亂,可能覺得一個文概括不了李世民的英明神武,於是他被加諡為文武聖皇帝。

    然後被加諡為文武大聖皇帝。

    最後又被加諡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當然,這個原因麽,並非完全是他子孫的鍋,是因為五胡亂華期間,建立了茫茫多的國家,然後這些小國皇帝要麽是給自己,要麽給自己的父親都宣稱這個,那個的,文武諡號簡直就是泛濫成災,李世民之後的子孫覺得自家長輩跟這些胡人政權一同都號稱,實在是太拉胯了,所以便有了這樣奇葩的舉動,然後帶歪了路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