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85章:對涼前線(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132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25

    近些年的氣著實反常,過早進入冬季,開春卻是越來越晚。

    關中的狄道是屬於隴西郡轄境,狄道前方還有兩個縣,分別是榆中和枹罕,而再往前就是張氏涼國的軍事重鎮金城。

    隴西全境已經被漢軍收複,由於是張祚主動撤軍的關係雙方並沒有展開什麽大戰,倒是有一些留下的羌人和氐人在漢軍卷入重來之後,會時常進行偷襲。

    苻洪在草原深處突圍之後沒有歸回,現在氐羌聯軍實際做主的人是苻健。

    張氏涼軍撤軍,苻雄也帶著胡族聯軍撤向西部,差別是張氏涼軍回到自己的國境,胡族聯軍則是逃向了高原底下的那個盆地,也就是進入到吐穀渾的地盤。

    吐穀渾是在西晉永嘉七年(公元三一三年)建立。

    吐穀渾的建立者是遼東鮮卑的一部,首領就叫吐穀(yu)渾,姓氏卻是慕容。他們是在慕容鮮卑內戰中戰敗,先遷徙到祁連山附近,後麵又跑到了枹罕周圍,與西晉大軍交戰之後撤入盆地,從羌人手中搶下了一片牧場,短短的修生養息之後開始擴張。

    羌人分為很多種類,“羌”的原本意思也就是放羊人,他們雖然是被稱為羌人,可實際上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統一的一個民族,吐穀渾在盆地擊敗的就是一支先零羌的後裔。

    吐穀渾站穩腳跟之後試圖向高原方向進軍,他們遭遇到的難題並不是高原上的野人,是無法適應高原的氣,向西擴張無路,向北又有強勢的涼軍,向東則是逐漸恢複強盛的匈奴,向南是群山密布,也就窩在盆地沒動彈了。

    經過數十年修生養息的吐穀渾,他們融合了相當數量的先零羌後裔,許多從高原上跑下來的野人亦是被融合進去,更時常會上高原抓捕野人,人口的數量一直是在增漲狀態。

    吐穀渾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與他國勢力進行國戰,山川環境也是適合放牧,總體來講應該是進入到強盛時期。他們生活得很不錯,除了會略略關注一下張氏涼國的動向之外,根本不會去注意其它地方發生了什麽事,以至於苻氏一族率軍進入的時候都沒有反應過來。

    苻氏一族出現得突然,趁西強山東北部的部落反應不及時,很快就分別擊敗當地的部落,對那一片平原實施了占領。

    都已經過去將近四個月,吐穀渾王庭對有敵軍入境還是一種被瞞在鼓裏的不知情狀態,甚至可以西強山以西的部落也絲毫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會造成這種現象,除開是因為遊牧部落居無定所,平時壓根就不互相竄門,很難聯係之外,大雪封路也使互相通訊存在很大的難度。

    隴西郡往吐穀渾的路不好走,再加上氣狀況不合適,漢軍哪怕有心攻擊苻氏一族,最快也要等到冰雪化開。

    “已經確定是被滯留的胡人,不是從吐穀渾方向而來。”鍾興很是惱火地:“這片地方有的是林子,積雪也太深,想要搜索的難度太大了。”

    鍾興現在不是秦州都尉了,他上次阻擊有功被晉升為郎將,納入謝安指揮體係之下,目前是率軍屯駐狄道。他的這一支漢軍實際上是處於西北最前沿,前方的榆中和枹罕是作為緩衝地帶。

    隴西郡本來就沒有多少漢人,連續遭遇兵災之後別是人了,野外的群居動物也基本上是跑光,使這片地方成了真正鳥不拉屎的地區。

    張氏以及苻氏撤退時,他們對於能夠破壞的建築物都沒有放過,一些水源也是拋下動物屍體,漢軍重新過來遭遇的難題並不算。

    拋下動物屍體的基本是一些不流動的水潭,那是他們學習曾經匈奴幹過的事情,也就是人為製造瘟疫源。

    水會流動的溪、江、河,除非是屍體的數量多到斷水的地步,要不然其實是很少會產生瘟疫,那就是現代的恒河屍體密布卻沒有爆發瘟疫的原因。(可能也是阿三體質驚人,牛、人和其它動物的屍體那個叫密密麻麻,阿三還能去洗澡和喝水,人還特麽沒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