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93章:到了波斯的炫耀時間(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1692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51

    異族來使向中央之國的子行跪拜之禮,於中原王朝自信心並沒有被摧垮的歲月中,其實是一件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沒人會因為這麽一件事情有什麽特別想法。相反,要是異族來使沒有按照諸夏之禮來行事,那就該是一片叫囂戰爭的聲音。(這個沒胡扯)

    處於水池台子之上的波斯眾人距離王座還挺遠,他們過了一會才聽到一道洪亮但是顯然平淡的聲音,聽了翻譯才知道是讓起來。

    議政大殿有水池是從秦帝國時期留下來的習慣,鹹陽城落成之後的宮城修建,比之前曆代秦王的宮城不知道是大了多少,又經過西秦崛起一再擴大規模,議政大殿是一變再變,到始皇帝時期的議政殿規格最高,之所以會有水池是始皇帝經常與眾卿同樂。

    有水池子的規格是後麵漢帝國進行廢除,將議政殿改為半露,緣由是漢文帝非常節儉,改為半露是為了減少對蠟燭的使用,半露增加了議政殿的光線。

    蠟燭這玩意很多人以為是到了近現代才由洋人傳入,實際上蠟燭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被製作出來,當時的蠟燭是用蜂蠟製成,因此也叫“黃蠟”,屬於絕對的奢侈品,哪怕是貴族都不一定用得起。到唐代之後又研究出白蠟樹上生存的白蠟蟲分泌物做成的蠟燭,因為是白色又稱“白蠟”,到宋代時候開始大規模養殖,所以從宋代開始蠟燭就逐漸便宜了。

    要的是,戰爭讓諸夏文明的很多造物是失去了傳承,其中的很多工藝丟失,比如先漢的百煉鋼製作方法就在五胡亂華之後失傳。蠟燭的製作方法也是曆經蒙元浩劫而鮮有人知,還是到明代才又重新得到發展,可蠟燭的價格卻比宋代貴多了,至於到了“我大清”為什麽又得從洋人那裏買蠟燭,那就是純粹是製作工藝上的落後產生的價格碾壓(貿易戰)。

    站立起來的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向前方看去,那裏是一片昏暗,能夠模糊地看到一些台階,之上是一人坐在寬大的座椅中。因為光線實在是太暗,他實在無法觀察更多。

    “僅代表我皇對您表達最真誠的問候。”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彎腰行了一個撫胸禮,自立起來繼續:“請允許外臣獻上來自我皇的禮物。”

    這一次波斯人帶過來的貨物真的不少,他們試圖在商貿繁華的建康賣掉,可惜的是漢人對那些貨物大多不感興趣,僅是賣出不少的象牙製品,一些有著美輪美奐的寶石雕刻品也賣了一些,就是拳頭產品波斯毛毯沒有人欣賞並購買。

    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所的禮物是一同被裝箱帶了過來,隻是並沒有第一時間被攜帶進入殿內,留在外麵被詳細檢查,等待他要獻禮的時候才由軍士合抬著入內。

    水池上方擁有井,陽光照射之下光線十分充足,一口又一口箱子被打開的時候,是波斯人親自將禮物搬出來。

    首先被搬出來的是一些毛毯,每一張毛毯都有自己的特色,卻必然是會有非常複雜的圖案,有的是動物圖形,更多的是一些人物圖形,而人物圖形應該是描述他們的神話。

    陽光照射之下,一張攤開的毛毯竟是一片金光閃閃,一些色彩能夠看出明顯的人物形狀,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介紹那是一張皇室成員圖,還特別指著其中的一個人物就是自己。

    波斯毛毯通常融合了羊毛、棉、真絲、金絲和銀絲等多種材料,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在介紹的那一張毛毯明顯是用了大量的金絲,是毛毯倒不如是一件用大量金子製作而成的藝術品。

    “他們什麽意思?”蔡優扭頭看向身側的田朔:“是在自己的身份很尊貴?”

    田朔搖了搖頭:“從未見過如此行事之人。”

    在漢國眾人看來,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的行為的確是會很怪異,也沒有想到波斯人會拿出一張繪製包括薩珊當代君王和皇室成員的“畫”來當禮物,反正諸夏文明是絕對幹不出這樣的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