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01章:這是要搞事情啊!(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1734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53

    每一個文明都會有屬於自己特色的文化,從衣服穿著到飲食特色,幾乎是生活點點滴滴上的每一個細節都屬於文化的一部分。

    現如今隻有少數的文明有文化入侵的觀念,比如諸夏文明早就在行事文化入侵的事,結果就是中原王朝周邊的國家或是民族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幾乎每一個國家或是民族都能看到屬於諸夏文明的文化影子。

    諸夏文明向外進行文化入侵的手段可以是最為溫和,是展現自己文明高度的同時,借本國的軍事實力進行威懾,文化傳播的手段談不上什麽血腥,更多是以絕對的優勢在碾壓落後文明。

    文明程度落後的一方向先進文明學習是一種必然,曆朝曆代的中原王朝也是樂此不疲地傳播屬於中原的文化,導致的是東亞的中原文明圈子很大,輻射出去的泛中原文化圈更大。直接的體現是相當多國家的文字壓根就是漢字,一些受到影響比較大的國家也是穿上了稍微改裝後的漢服。

    關於中原文化圈子的影響力,以棒子國和倭國、猴子國受到的影響最大,三個國家在長達將近兩千年的曆史裏麵都是使用漢字,結果是儒家成為中原主流之後,一些儒家思想也一直在影響著上述三個國家。

    另一方麵是服裝,中原王朝因為改朝換代在服裝上麵一直出現變化,大體上卻是延續著漢家衣冠的特色,其中的一個例外是李唐加入了相當多的胡人和西域色彩,衍伸出了充滿李唐色彩的“唐衣”。而實際上唐衣和傳統漢家衣冠是存在明顯區別的,也影響到了後續的中原王朝。

    關於中原文化的影響也體現在服裝上麵。有相當多的國家,他們的上層社會基本上就是隨著中原王朝的達官貴人穿著,款式上麵還不帶變化,甚至是國家的統治者怎麽穿著都受到中原王朝的監督。

    棒子國、倭國和猴子猴,他們所謂的民族服裝其實都是中原王朝某階段的服飾,像是倭國一直延續著先秦時期的中原服飾,棒子國則是到有明一代受到影響最大一直保留服飾,猴子國本來也是各種充滿中原文化服飾特色。不過,猴子猴後麵是因為歐羅巴人殖民過來被強製更改才是去中原文化的服飾色彩,連帶猴子國的文字也變成了拉丁文體係。

    關於文字,棒子國後麵在去漢化時期搞出了一個不健全的字體,連帶很多發音其實也是舶來品,相當多的字和組詞的讀音是直接照搬漢字。(有興趣可以查一下)

    倒是倭國一直保留著漢字,一開始是全為漢字的字體,後麵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是有些比較複雜的發展過程,起初是為了出別貴族和平民,搞著搞著變成了注音。到民1國時期,一些文化人是學習倭國也搞注音,就是偏旁部首的讀音。(與朝的拉丁字母拚音不同,如今灣灣還是使用那套偏旁部首)

    在倭國的一些讀音上麵,其實能夠分辨出存在閩南語和客家語相同的地方,連意思都是一樣。再來就是有著一些南洋讀音,還存在曆史上的一些東北消失民族的讀音。就是一些文字雖然和朝一樣,可相同文字卻有不同的意思。

    中原文明在東亞長期是屬於最先進的文明,本身對於周邊國家的“跟風”早就覺得是一種理所當然,再有儒家一直想要教化蠻夷的執念,周邊國家不受到重大影響都難。

    與中原文明相對比的是,其他文明在文化入侵上麵通常是以宗1教手段入手,曾經的希臘人是那樣,現在的波斯人也是這樣,到後麵伊1斯1蘭1教和基1督1教崛起之後更是執著,到了那種不信我神即為異端的地步。

    中原文明的曆史上看不到因為宗1教理念不同而爆發的國戰,可是在歐羅巴和中亞、中東卻是因為宗1教而一直在爆發大戰。要是研究起來,其實會發現那是歸於“單一神”的霸道之處。

    不管是叫瑣羅亞斯德教,還是中原稱呼的祆教、火祆教、拜火教,這一個宗1教並不是“單一神”的體係,侵略性上麵並不強,對於信1仰的傳播卻是有著宗1教的共性,也就是無比的熱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