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20章:不止是傳統節日(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860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58

    元朔八年的冬至節,劉彥在宮城大宴群臣的同時,各方匯聚而來的人群也一同是在被招待之列。

    在劉徹改元之前,冬至節其實就是諸夏文明的新年,也就是每年的十月為新一年的開始,後麵才更改為每年元月初一為新年。

    諸夏文明的每一個節日都有屬於自己的講究,一般情況下是發生了什麽重大事件,再來就是某些偉大人物在那一做了一些什麽特別有意義的事情,才形成節日。

    儺舞是夏商時期就有的一種舞蹈,到春秋戰國時期演變成了一種驅逐晦氣的伎藝,先漢對於儺舞的重視被拔高,每年冬至節皇室必定會邀請著名的巫祝到皇宮跳儺舞,意喻為去掉一年的不順利,來年會更加的幸福安康。

    儺舞是伎藝的一種。而伎藝涵蓋的意思挺多,一般是指藝術表演。隻不過很長一段時間裏是跟風花雪月扯上關係,比如培養名妓。南方目前就有培養名妓的潮流,隻不過是家養美姬、伶人之類,卻不是拋頭露麵為群眾進行特殊服務。

    每一年的冬至節,漢國官方也會安排儺舞,劉彥招待群臣大宴時,就有臉戴麵具且一身奇裝異服的舞者進行舞蹈。

    就是到了現代儺舞依然是被流傳下去,隻不過舞蹈的形式以及服裝會因地而異,但“功能”方麵其實是一樣的,被附上驅鬼、逐疫、祭祀等等含義,歸類到民俗舞蹈,但目前而言儺舞最大的用處是顯示在儺儀方麵,也就是祭祀必須要有的一個環節。

    “怎麽和我們的求神和祈禱跳的舞差不多?”

    話的人來自法蘭克,名字叫古德豪斯,他的是正在跳的儺舞。

    所以很奇怪,地球上的很多國家和民族相距非常遠,沒有經過交流的前提下,很多行為有著相同的一致。的可不是吃飯睡覺的行為,是一些能歸納到文化藝術,和相當多的稱呼方麵。

    法蘭克、勃艮第和阿勒曼尼都是屬於日耳曼人的一係,他們的祭師在舉行宗1教儀式的時候,通常也會帶上一張很奇特的麵具,跳上和儺舞動作差不多的舞蹈,相同的還有會念著誰也聽不明白的咒語。

    儺舞還真的就是原始信仰的一部分,一般是被各民族用在各種宗1教場合,隻不過日耳曼人的祭師是很高貴和特別的職業,祭師數量上非常稀少,漢國這邊的巫祝這一職業早就斷了傳承,跳儺舞的那些人就是臨時客串一把。

    要是看跳儺舞的人,會看到一個身材魁梧且強壯的身影,別的舞者是一手拿幡和一手持木盾,他是左杖雙刃矛和右執鉤戟。

    雙刃矛和鉤戟是冉閔的特色武器,那個身材魁梧且強壯的人還真的就是他。

    話,冬至節跳儺舞冉閔湊什麽熱鬧?還不是他認為自己煞氣足夠,完全也能客串一把。

    好像也能扯得上邊,諸夏文明認為煞氣可以驅邪,跳儺舞本來也是為了驅邪。所以不止是冉閔,連帶李壇、桓溫、呂泰和謝安都在客串,就是後麵這些人沒用上自己的兵器。他們也是儺舞的領舞者,使儺舞在跳的時候多了很強烈的殺伐氣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