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21章:傳承之重(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3476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58

    一個民族的文化和傳統就是保證能否傳承下去的基礎,要是文化和傳統消失了,就算是血統依然還在,可是沒有了文化和傳統又與被滅族有什麽區別?

    消滅一個民族很難從身體上進行滅絕,也從來都沒有從肉體上滅絕一個民族的事例。

    從文化上消滅一個民族的例子卻是不要太多,諸夏文明就是吞並了相當多的異族得到壯大,許多異族盡管血液裏流的是他們祖先的鮮血,可是不管從精神還是思想、文化,其實都是消失了。

    諸夏文明融合異族的同時,會留下一些有益處的精神或是思想。乃至於是諸夏文明武力虛弱被滅國之後,也會因為本身是高等文明反過來融合掉低等文明的異族。

    當武力不強盛的時候,剩下的真的隻有文化和傳統才使淪陷的民族得到拯救,不但是諸夏文明這樣,其實世界上的很多民族也是這樣重新屹立起來,比如早就被羅馬征服的希臘文明。

    一個堅信自己的文化為高等的民族很難輕易地被消滅,哪怕是有黑暗期也會相當短暫,那是一種文化所帶來的不屈和反抗、自立的精神在支撐著,涅火重生之後還會迎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期。

    漢人的文化和傳統在胡虜統治階段遭到前所未有的壓製和破壞,等待重新屹立起來之後,他們對文化和傳統是一種比往常更加重視的高度。畢竟隻有經曆過才會知道什麽是意味著什麽,失去了才會更加懂得珍惜。

    “每歲皆是如此嗎?”

    “不嚐得知。”

    並不是每一年的冬至節大宴都會邀請民間人士,前些時候在臨淄是邀請年紀大的長者一同赴宴,劉彥將行政中心轉到襄國之後就沒有了類似的舉動,中間有兩年隻是君臣自己樂嗬。

    節日中君臣進行飲宴邀請長者是諸夏文明一種尊老的傳統。這種傳統是從西漢開始,曆朝曆代隻要是諸夏後裔作為統治者,皆是會在隆重的節日邀請民間的長者一同赴宴。會從西漢開始有這種傳統,是漢室“以孝治下”的理念,上了一定歲數的老人有諸多特權也是從西漢伊始。

    在胡人的思想觀念裏,老人沒有半點需要尊重的地方。從他們在遭遇災害時的選擇就能夠看得出來,白災發生之後到了取舍的時候,老人需要出去自生自滅,哪怕是抱團取暖也會是老弱待在最外圍,核心位置相反是最強壯的那一批人。發生在諸夏文明的時候,會是強壯的人待在最外圍,相反是老弱會被保護在核心位置。這個就是民族思想的最不相同之處。

    紀昌作為丞相今年也邀請了關中六十歲以上的長者與宴,就是數量跟在臨淄的時候相比少了很多。

    四十六位長者被安排在殿中明顯的位置,看排位還比百官更靠近劉彥所在的區域。這個就是漢國表現出來的一種態度,將會延續諸夏的傳統,將尊老貫徹下去。

    往年也會唱《鹿鳴》,卻不是由王子和眾多二代來唱,是安排了歌者。

    今年安排劉慎出來領唱有特殊含義,明年末新長安就會建城,百官與百姓等待許久的劉彥登基儀式將會舉辦。劉彥還是大王的時候,關於繼承人的確認雖然急迫卻能等待,可是登基稱帝之後關於選擇太子將會變得迫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