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007章:代價就讓別人去承擔(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4420更新時間:2019-01-29 00:24:11

    曆史上蒸汽機被製造出來,還會經曆慢慢縮的過程,最先應用到蒸汽機的不是海洋,而是陸地。

    漢帝國如果將蒸汽機製造出來,則會是首選應用在船隻。

    原因?初代蒸汽機體積龐大會是必然,想要應用在火車上,那麽火車頭將會非常大。

    火車有多寬,軌道就要有多寬,不可能建造數百上千裏,乃至於是萬裏的軌道。

    等待蒸汽機被縮了,製造出來那些寬大的軌道該怎麽辦?最終的結果會是軌道有多寬,火車的寬度就保持多寬,沒可能因為火車寬度變,將那些寬大的軌道廢棄。

    就算是再強大的國家,不用萬裏以上的軌道,就算隻是數百裏的長度,建造軌道的耗費也不會低到哪裏去,那麽就不能放棄就放棄。

    船隻則沒有廢棄的煩惱,隻要是能夠裝得下,存在的也就是針對不同馬力的蒸汽機進行更換,會動的工程無非就是範圍進行改建。

    “大漢有新的五年計劃。”田朔被桓溫問道生鐵產量,沒有當前的數據,是談到未來:“鍋爐一直在進行更新換代,可以預計元朔十九年,生鐵產量會突破百萬噸,可是會直接達到二百五十萬噸的產量。便是鋼材也有信心達到二十萬噸。”

    田朔得輕鬆,聽到的人也是滿臉的輕鬆,他們真的不知道那個產量意味著什麽。

    隻有劉彥有著十足的驕傲和自豪感。

    且先不論金屬的質量怎麽樣,要是到元朔十九年生鐵產量能突破百萬噸的規模,那麽就是直接達到了十九世紀列強的水平。

    當然了,隻是列強之中墊底的存在。

    要真切的清楚一點,不計算生鐵,僅以鋼材而論,元朔十三年的鋼材產量就直接逼近了十九世紀亞洲最強國日本的產量。

    要是如田朔所預料的那樣,元朔十九年達到鋼材年產量二十萬噸的規模,等於是超過一九二零年時期蘇聯的全國鋼鐵年產量。

    這是一個驚人的成就,要知道哪怕是到了一九二零年時期的中國,全國全年的生鐵產量也就二百零二萬點零四噸。

    漢帝國是直接跨越了一千五百年以上,直接達到了當時的產能。

    有這樣的產能自然不是沒有代價,鐵礦不必要的損耗,再加上龐大的人員損失,支撐起了當前的產能。

    “所以,哪怕是不進行閹割,僅是挖礦也會很快將奴隸消耗幹淨的。”田朔不是要懟冉閔,是實話實:“大漢每年消耗在礦場的奴隸從來就沒有低於二十萬。最多的時候甚至超過三十五萬。”

    冉閔的回應是翻白眼。

    沒有達到該有的技術水平,冶煉金屬肯定會出現非必要的損耗,那是無法將礦石利用到極致的一種必然。

    簡單的,僅是溫度不足夠,金屬的雜質肯定會越多。

    再算上其它的方麵,比如無法將礦石極度碎化,提煉的時候肯定是有沒有被釋放的金屬。

    那些浪費卻是漢帝國能夠接受的。

    漢帝國現在已經放緩了對本土礦石的開采,同樣資源的優先選擇是開采本土之外,附帶的結果是工業基地也是處於本土之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