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44章 ??武裝儒士團的起源!(求訂閱,求月票)(2/3)

作者:大羅羅字數:5882更新時間:2021-04-05 18:43:00

    現在的那些開辦書院授徒的大儒,這個先生,那個先生的,其實都沒幾個弟子。而且就算收了弟子也不一定真教在大部分情況下拜入大儒門下的弟子都已經熟讀《四書五經》了,不需要老師教什麽了,掛個名而已。

    而那些收徒很多的,一般都是些村秀才、窮措大。水平高低不論,就是他們收的學生其實也不多。所以號稱文風鼎盛的大宋,識字率也不是特別高。

    而且那些開辦私塾或是在家塾當中收徒授課的村秀才、窮措大也沒個組織,所以這些人通常不是鄉村士紳的一員,自然也沒有什麽號召力。

    在麵對和尚、道士、白蓮教僧侶的時候,他們也處於弱勢。

    而到了海外,麵對更加強勢的方教教法學家、上座部佛教的大和尚和主教神甫們的時候,那些在國內混不下去,不得已出海闖蕩的村秀才、窮措大,簡直卑微的不值一提。

    “可以通過辦學校啊”胡寅道,“咱們要辦的不僅是諸學堂、書院,還應該開辦許多蒙學、鄉校,主持蒙學、鄉校的夫子不僅教人讀書習字武藝,還可以主持祭禮。”

    “那得辦多少學校?”陳東馬上提出異議,“辦學校得花錢啊!就算不套全額的辦學之費,但總歸要給一份補貼吧?可咱們有那麽多錢嗎?”

    胡憲已經掰著手指頭開始算了,“轉運諸路先不,咱們儒門大會才開張,管不了那麽多。就算營田、節度諸路的軍府學堂吧咱們現在有約六十萬戶府兵,三百多個折衝府,每個折衝府總有兩三千孩童要入蒙學,按照一個先生教一百孩童算,那就是二三十個先生。鄉校的校舍、桌椅、課本、紙筆什麽的,都可以讓折衝府自籌,咱們就補貼請教書先生的花銷。

    三百多個折衝府最多需要八九千個先生一個先生一年貼補三四十貫,也就幾十萬貫。”

    幾十萬貫雖然不少,但是對於馬上要一統下的趙楷而言,絕對不是一筆拿出來的大錢。

    而且一年幾十萬的教育經費,可以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有文化、有理想(儒家理想)、有道德(忠君愛國)、有紀律、有武藝的五有府兵,好像還是很劃算的。

    而通過建立府兵鄉校,幫助府兵們搞祭祀,儒門大會就能摸索出一套辦學和辦祭祀的方法,還能避免消極的和尚、道士腐蝕武德充沛的府兵。

    另外,府兵子弟的數目比府兵多將來一定會有許多武德充沛的丁餘,這些丁餘怎麽辦?

    他們肯定不甘心當農民啊!這些家夥都是剝削階級出身,被人當成武士培養,怎麽肯老老實實的勞動?

    當儒門教士或是參加武裝儒士團,似乎是個挺好的出路!

    如果未來能有個幾十萬名武德充沛的武裝儒士組成的儒士團投入到開拓教化運動中去,那麽出海殖民的漢人就不怕和主教、方教、佛教講道理了這些人一定特別會講道理,一定會以德服人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