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四十二章 猛如虎(2/3)

作者:西風緊字數:8042更新時間:2019-11-03 06:56:56

    

    如果每人每年發三貫新錢(新鑄銅錢價值是舊錢的一倍),朝廷每年的固定軍餉開支、會增加一百萬到一百五十萬貫,這是目前朝廷完全可以承受的開支。朱高煦也很容易便能想到,軍餉不能定的太高,若要激勵將士、則可以用不固定賞錢的形式。以免在財政不善之時,直接發不起軍餉,讓將士們更加不滿,甚至兵|變也有可能。

    

    同時朱高煦還在盤算,將對邊軍的軍需供應體係、進行全麵改革。大抵就是形同改革守禦司南署鐵廠那套,從原料勞力供應動手。

    

    衛所的甲胄、兵器、鹽糧等一切物資,原先也如同朝廷衙門的供應製度,屬於分散的短線供應,非常混亂;東西良莠不齊,更是無法查清責任。朱高煦準備設置長期的轉運使,進行集中采購調度。

    

    包括參與“開中法”的鹽商(商人以運軍糧等支援邊關的功勞,以換取鹽引),原先是直接從邊軍將領手裏拿憑據換鹽引,這項權力也應該收歸轉運使。由轉運使用鹽引或者現錢,把商人手裏的物資統一收購。

    

    保障邊關糧食價格的法子也很簡單,朱高煦記得以前政府收糧、給補貼現錢的事。現在隻需要在各處修建糧倉,把屯田士兵的糧食統一買來囤積;同時建立海上運輸線,把南方更豐富的物資運抵北方邊境,官府便能提供足夠的定價糧食。

    

    這一係列設想,提高了值守將士的待遇(軍餉和賞錢),減輕了軍屯士兵的負擔(出錢收購軍屯糧食)。負擔則轉嫁給了整個大明朝。

    

    但朱高煦認為朝廷承擔起邊防的大頭負擔,完全有必要。太祖當年說的“養百萬兵,不費百姓一米一錢”想法很好,卻隻會讓衛所軍戰鬥力迅速糜爛,並且人人都想逃脫軍籍。

    

    整個革新得同時進行。如果隻是砸錢,到時候邊關因為貨幣輸入、物資匱乏,隻會讓物價飛漲,得便宜的隻有少部分奸商和勾結的邊將。

    

    午宴繼續,不過之後都是文官們的唱詞、以及武將們樸質的表忠恭維,朱高煦幾乎沒有再多言了。他倒並非不高興,而是想讓一些武將、對他今天僅有的一番話印象更深一些。

    

    及至下午,朱高煦退居後院,來到他以前呆過的書房裏。

    

    朱高煦寫得一手好字,但現在他平時不喜歡寫東西。隻是因為一番設想有些複雜,他這才將諸事寫下來,並用一些黑線標注。

    

    國內的整頓,還與外藩有密切關係。要禁止邊將走|私,就得增開互市,甚至直接與韃靼諸部互市,否則必定禁不住。

    

    越禁的東西利益越大,總會有人願意鋌而走險。特別是兀良哈三衛,大明朝廷並未直接統治他們。如果對韃靼人禁運物資,兀良

    

    哈人目前的狀況必定會想方設法轉手發財。如果對兀良哈人太過強硬,則極可能加速兀良哈三衛與科爾沁部的聯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