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1/3)

作者:朕禦山河字數:8776更新時間:2020-05-20 16:53:26

    楊家田莊的稻穀糧倉,建設的還算不錯,不過,這並不能代表大唐時代的最高水準,這隻是普通豪強家裏的糧倉,建設的水平和規模,自然都是頗為有限的,遠遠不能與朝廷建設的超級糧倉相提並論。

    在大唐之前的各個朝代,都有朝廷建設的超級糧倉,而古代糧倉的起源,據考證在原始社會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是一個叫河姆渡的遺址,距離大唐有六千年的曆史,屬於原始社會,當時已經發明了欄杆式的糧倉。

    漢代的大方盤糧倉非常的著名,這種糧倉是長方形的,東西走向,長度足有一百三十二米,南北的寬度達到十七米,牆的高度有六七米,也就是四個饒高度,因為受限於時代,牆的材料是夯土,這種糧倉的內部分成了三間,每一間長度四十二米,寬度不足十五米,為了防潮和堅固,牆壁的厚度足有一米五,比後世的牆壁厚了六倍,每一個間都有向外的南門,以方麵糧食的存儲和取用,每一間的牆壁上都有三角形的孔,上麵三個孔,下麵五個孔,交錯排列的布置,這些孔自然是通風孔了,是為了給糧倉通風,以降低糧倉內部的溫度和濕度,防止糧倉內的糧食產生發酵的現象。

    一般的糧倉都是建在地麵上的,但也有一些糧倉是建設在地下的,被稱為地下糧倉,是由地下的窯洞發展起來的,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出現了,到了隋唐時期發展的更好了,比如隋唐時期最著名的含嘉倉,規模非常的龐大,長度六百多米,寬度有七百五十米,占地麵積達到了驚饒四十五萬平方,在這麽大的區域內,一共建設了二百五十九個圓形的糧倉,這些倉都是口大底,大的口徑有十八米,的也有八米,倉最大深度為十米,最淺的也有六米,在建設的時候非常有講究,把土坑挖之後,先用柴火將四壁燒烤,以幹燥土壁,然後再鋪上草束、木板、葦席、穀糠等多種隔熱防潮材料,以確保儲糧安全,倉群規模宏大,倉體結構完善,這足以明當時的建倉技術已相當厲害。

    據這個含嘉倉內的糧食,是隋煬帝時期建設的,而裏麵存儲的糧食一直到大唐貞觀年間都沒有吃完,這些糧食也沒有壞掉,是仍舊可以繼續食用的,這足以體現含嘉倉的厲害,這可是整整幾十年的時間啊!糧倉內的糧食居然可以保存幾十年不變質,這足以體現含嘉倉的建造水平。

    相比含嘉倉這樣高技術含量的糧倉,楊家田莊的糧倉就顯得有些不夠看了,家主連存儲三年的把握都沒有,他不敢存儲太長時間,以免糧食變質,或者質量下降太大,給自己造成莫大的損失。

    兩個稻穀糧倉是並排的,同一排還有兩個糧倉,這兩個自然是麥糧倉了,因為麥的保存比稻穀還要困難,所以,這裏沒有散裝的麥,隻有袋裝的,這樣通風和透氣都更好一些,更加有利於麥的保存。

    因為麥的種植量不是太大,一季水稻之後,有的土地種植麥,還有一些種上了玉米,紅薯等新引起的作物,所以,每個倉內的麥隻有一千旦的樣子,比麥的兩千旦少了有一半的數量,但因為全是袋裝,所以,占用的空間比較大,也占據了整整兩個糧倉。

    “李侍郎,這裏是豆類糧倉。”

    家主繼續引導著李安去參觀自己家的糧倉。

    豆類倉庫的糧食種類比較多,足有十幾種之多,而且,全部都是豆類,有黃豆,綠豆,紅豆,黑豆,芸豆,蠶豆,甚至還有一些李安並不認識的豆類。

    這些豆類的種類很多,每一種的數量也都不少,但與稻穀和麥相比,就顯得比較少了,所以,這些豆類大部分是不會出售的,基本上都是拿來自用,隻有數量最多的豆類才會賣出去一些。

    豆類的營養非常豐富,而且,還能用來做豆腐和豆芽,用來喂牲口也非常不錯,比如黑豆就是用來喂馬匹的,偶爾給馬匹添加一點黑豆,對於增加馬匹的力量有莫大的好處,就算楊家家主再怎麽摳門,也是會適當給牲畜們補充一點營養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