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三章 數據(1/2)

作者:陽電字數:7104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27

    所以還要感謝DNA嗎,似乎是,又似乎不是。

    先賜予生命,又剝奪生命,一生一滅是可以互相抵消的麽,方然並不這樣認為。

    這裏的“賜予”,並不是繁衍,而是本質上的從無到有,既然依物理規律而一步步演化了四十億年,直到人類,那麽,給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一副終將衰亡的軀體,似乎也就可以理解。

    自然規律,畢竟不是無所不能,科學的邊界就是一種證明。

    生命的起源,久遠而恐怖,但對方然來講,沒有什麽東西能將他嚇倒,更不用放棄生命中唯一的精神支柱。

    自然界的力量,深不可測,生命的從無到有,死亡的宿命烙印,固然令人敬畏。

    但方然更清楚的是,今,人類掌握的科學技術,是空前的強大,回首過去,僅僅在幾十年前,人們甚至還不知道DNA的存在,隻能憑借生物形狀的遺傳,去猜測主宰生命活動的神秘因素。

    但現在,甚至連第一個人工編輯的生命,“辛西婭”,都已經問世。

    長久的思考,沒有直接給出對抗衰老,乃至死亡的手段,卻讓方然穿過了一重迷霧,在明確了“衰老並非不可戰勝”的基礎上,研究的突破口,顯然就在於DNA,基因,乃至生命科學的一切相關領域。

    衰老,死亡,一切的起因都是DNA,解謎的鑰匙,或許也就隱藏在其中。

    涉及到DNA的生命科學領域,可想而知,會是怎樣的艱深,原因超出中學階段的知識水平,即便方然一直在竭盡全力的學習,也感覺吃力,而且隨著學習的深入,他意識到,要想真正掌握生命科學的奧秘,要做的事太多,並不僅僅是擺弄生物材料,在實驗室裏搗鼓玻璃器皿這樣簡單。

    現代生物學,一言蔽之,對研究工具的需求極其迫切。

    要研究大千世界的生物,探尋遺傳物質的奧秘,孟德爾的時代,隻需要一把豌豆,一塊土地,充裕的時間和細致的觀察。

    條件寥寥,所得的理論,卻可以十分重大。

    待到後來,發現了遺傳物質的存在,生物學家的實驗室裏,儀器就越來越多,研究的花銷也水漲船高。

    一直到今,以“人類長壽有限公司”,或者其他尖端研究機構為代表,生命科學的研究,越來越依賴高性能計算機,和建模分析的虛擬平台,實驗還是很重要,但早已不是唯一的研究和探索手段。

    生命科學的研究,理論上,可以一切從實踐出發,然而今的大多數科研,所涉及的對象,要麽根本無法用實踐方式運作,譬如涉及到人的破壞性研究,要麽就是實踐過程太漫長,成本太驚人。

    譬如研發一種特定生化作用的新物質,漫長的測試,篩選和迭代,甚至研究者窮其一生都無法完成。

    計算機的作用,一開始隻是記錄,整理數據,到後來的數據分析、擬合,到方然的時代,虛擬建模的分析已經開始流行。

    一種物質,加入到細胞裏,究竟會引發怎樣的生化反應,這種事,現在不僅可以直接試驗,用活細胞來測試,還可以在計算機裏建立細胞的數學模型,用仿真的方式得到結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