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二章 陪葬(2/2)

作者:陽電字數:6614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35

    表麵上,生物的衰老,死亡,以認為是其遭遇的環境殺傷了身體,意外,感染,有毒物質的積累,凡此種種,終於超越了DNA持有的修複能力,於是新陳代謝崩潰,最終迎來死亡的宿命。

    這種理解,比醫學視角進了一步,方然卻覺得挺膚淺,並未觸及實質。

    身體的死亡,和細胞層麵的端粒磨損殆盡、直至凋亡,性質完全不一樣,更像是某種維護機構的長期怠工,一係列損傷和失誤的積累所致。

    這種積累,原本並不是必然的,一具年輕的身體和年邁的身體,差別究竟在哪裏呢:

    外表並無關緊要,本質上,無非是染色體端粒的磨損程度,但,端粒酶的修複過程,方然爛熟於心,如此簡潔而高效的生化過程,蓋亞的生命形態早在幾十億年前就已掌握,然而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DNA,卻未將其演練嫻熟,僅僅是吝嗇的將其應用在生殖細胞等極少數的場合中。

    這一“決策”,毫無疑問是無意識的,透露的本質,卻讓方然戰栗。

    他漸漸的意識到,人,身體的衰亡,並不是DNA力有不逮的無可奈何,而是自導自演的悲喜劇;

    一場謀殺。

    DNA,染色體,掌控身體的遺傳密碼,究竟有沒有能力維持一個人的永生不死,讓身體永遠維持下去呢。

    這種問題,恰如詢問一台電腦,硬件能否支持一個永不宕機的操作係統,答案,顯然是“能”,這是基於邏輯的推斷,即便到目前為止,人類根本就沒編寫出永不宕機的操作係統,但原則上,倘若忽略硬件引發的故障,這樣的係統,是可以存在的,不管其結構是如何複雜而精妙,都不會超出計算機外存儲器的限製,原則上的確可以有。

    永不下車,這種事,哪怕人類目前的DNA無動於衷,蓋亞的原始生命,那些曾永生不死的存在,也早就證明了這一點:

    它並不是做不到,而是,根本就沒打算做。

    遺傳密碼的最終動機,是在演化中勝出,一切的一切,都為之服務;

    這至高的指導原則,不僅具現於一個個的細胞,推廣到五十萬億個細胞的身體,也仍然適用,出於某種“考慮”,完全在自然選擇的壓力之下,DNA會怎麽做,不僅維持龐大身體的新陳代謝,還會感知到時間的流逝,逐漸怠工,直至放棄陷入混亂的宿主,把繁衍的任務,交給植入了拷貝的新一代容器。

    但是為什麽呢。

    為什麽,蓋亞裏一切的生命形態,都被這樣的DNA所把持,所控製,一旦大限將至,不管碰到什麽情況,這無辜的身體都會被無情拋棄,掉進死亡的深淵。

    維持身體,持續的繁衍,製造更多容器,難道就不可以嗎,這種生存策略的問題在哪裏;

    為什麽時候一到,DNA,就要容器去死呢。

    他完全想不通。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