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八章 模擬(2/2)

作者:陽電字數:7176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42

    這樣的實驗,原則上講,可以沒有任何生命體的參與,而憑空推演得出結果。

    即便結果還很不準確,一般都需要結合後續的實驗過程來驗證、或者證偽,但,計算機的確可以取代大量原本必須由科學實踐來完成的工作。

    憑借計算機的模擬、仿真,生命科學的研究得以擺脫試驗的束縛,進而大大加速。

    傳統的實驗手段,則從探尋客觀世界的唯一手段,逐漸變為計算成果的篩選、驗證環節,兩者的結合越來越緊密,進而,即便傳統的生命科學研究者,對計算資源的需求,乃至自身計算機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把握這一大趨勢,對方然而言,然比大多數同行都有優勢。

    很早就意識到計算機的巨大威力,多年來,一直沒間斷這方麵的學習和研究,在處理實驗室的仿真程序和虛擬實驗係統時,不論是設計方案、還是處理數據,他都遊刃有餘。

    同時,也逐漸意識到,在麵對生命科學的深奧問題時,人類目前掌握的計算資源,還太薄弱,甚至有些跟不上理論研究的步伐。

    計算機的算力,近年來,即便沒有摩爾定律的推動,進步也十分顯著。

    不過,就眼前的計算任務而言,方然能動用的約1Flps算力,還遠不足以解決複雜建模的生命科學研究,拿來篩選蛋白質分子的構型,還勉強可以,但哪怕隻是泛泛的模擬細胞膜的微觀活動、或者引物與受體的複雜作用,就動輒要運行十半月,最後還隻能得到相當模糊的結論。

    想一想也是如此,生命活動的基本單元,不論核酸、還是蛋白質,分子量動輒在幾萬、幾十萬之巨,其性質殊難預料。

    無數種有機物構成的細胞,結構和組成,更極端複雜而精妙。

    要脫離實打實的試驗,單憑數學模型來推導其生化過程,正如單憑計算,得到滂沱大雨中單個雨滴的精確軌跡,在實踐中觀察很容易,但要計算出一次次碰撞、乃至氣流對雨滴的作用,最終得到軌跡,事實上就已超出了人類現有的能力。

    要進一步進行這樣的研究,一方麵,需要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另一方麵,也需要能切實的掌控算力。

    但隻有算力也不行;

    有了計算資源,還得明確研究的方向,和具體的思路。

    在這方麵,基於自己的判斷,方然並未打算從事具體研究,一個人窺破永生不死的奧秘。

    要探尋永生之路,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的成果是必要的,但最關鍵的不是親力親為,而是切實有效的掌控其成果。

    他真正擔憂的是,以當今世界的狀況,人類科學技術的演進速度,是否足以在蓋亞文明走向終點之前,為生命科學的研究提供足夠的支持。

    進而,一步登,召喚出永不下車的神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