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栁逭? 分布(2/2)

作者:陽電字數:7054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43

    而且這還是區區10000個空氣分子的情形;

    實踐中,哪怕一立方厘米的地表空間,在零攝氏度、標準氣壓時,都會充斥著7*10^19個空氣分子。

    規模越大,偏離平均分布的情形,越會罕見到根本不可能出現。

    雖然是用分子位置舉例,換成其他的物理量,譬如速度、能量,也是一樣道理。

    建立在統計學上的熱力學三定律,道理,非常簡潔,雖然背後的機理深不可測,站在不求甚解、隻看結果的角度,其正確性卻是不言自明。

    但,一旦將這些定律應用到宏觀層麵,甚至宇宙這樣的尺度,又會怎麽樣呢。

    絕對正確的熱力學三定律,與民眾的誤解不一樣,原則上,並不排除係統狀態的極端化,也就是進入一些相對不太罕見、不太容易自發形成的狀態,這種現象,在客觀世界司空見慣,用學術語言來講,是係統可以借助外來的能量、或者低熵源,來影響自身粒子的分布和行為,即,降低自身的熵值。

    正因為這樣的規則,在蓋亞,才衍生出從自然現象到生命奇跡的一係列眼花繚亂。

    可是再怎樣紛繁蕪雜的世界,物理上的過程,熵的增加,或曰,係統分布從罕見狀態到常見狀態的滑落,卻是絕對無法違抗的宿命。

    蓋亞,年齡逾四十六億的古老存在,分布在其表麵的生命形態,萬變不離其宗,都需要外界提供的低熵源來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低熵的來源,本質上都是一點四億公裏外的恒星,所發出的光芒。

    生命依賴恒星的光和熱,才能生存,科普讀物往往從能量轉移的角度描述這一過程。

    這樣講,當然是正確的,不過從熱力學的角度,發生在恒星到生命體、再到環境的熵轉移,才是更本質的陳述。

    生命的跡象,一切都依賴於熵的轉移,這是方然關注的核心問題。

    因為這也就意味著,倘若要永生,要擁有無限長的生命,僅僅假設宇宙本身萬世長存,直到永恒,隻是一個必要條件。

    根本上講,要切實的永生不死,還要有一個永遠存在的低熵源。

    但是這可能嗎……

    “你可能還不清楚,熱寂,概念上本身就不太嚴謹;

    而且在學術界,這也是一個比較陳舊的概念,現在的物理研究者,大多都不認可。”

    方然的疑問,在費曼教授眼裏,似乎根本就不是什麽煩惱,

    “看來,你還是有基本的熱力學定律,和統計物理的一些背景知識,那麽對宇宙的演化,你了解多少?”

    “這方麵所知有限,我的認識,還停留在‘宇宙大爆炸’的階段。”

    實話實,方然可不想在教授麵前賣弄學問,畢竟他是來請教問題,而不是在麵試。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