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一五章 軟件(2/2)

作者:陽電字數:6722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45

    但對於AIASG,原則上,並不需要這些高深的架構才能實現。

    計算機網絡中的軟件,浩如煙海,真正歸納起來的種類卻並不多,絕大多數軟件要應付的問題,性質都彼此雷同,尤其在核心網與服務器上運行的後端程序,對接的都是其他計算機,幾乎沒有人的因素。

    這樣的軟件,一言蔽之,麵對的問題、和解決的算法,都具有高度的規律性。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AIASG係統,具備極高的複雜度,依托於巨型計算機的100PFlps級(每秒一萬億億次)算力,對給定的係統要求,可以自動生成、部署與維護特定的軟件係統。

    這且不算,按方然查到的資料,這AIASG分明已演化到了0版本,在生成軟件的過程中,幾乎完全跳過了“編程”這一環節。

    想一想也是,編程,程序設計語言,這些東西都是人才會用到。

    軟件自動生成軟件,整個過程,完全在計算機係統和網絡中進行,擺脫了繁瑣而低效的人機界麵,軟件中的指令,自然也不必再仰賴“程序設計語言”這種人與計算機的交互工具,即,跳過了“編譯”、“解釋”環節,而從算法直接生成機器碼。

    同樣是“製造”軟件,AI的做法,和人大不一樣,這引發了方然的高度關注。

    作為新興事物,AIASG生成的軟件,可想而知一開始的效率比較低下,還會包含若幹邏輯與流程層麵的缺陷,這一點,與人類主導的軟件工程並無二致。

    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就有點可怕:

    與人類的工程組織協調能力不同,AIASG的軟件迭代速度,超乎想象。

    軟件迭代,一個稍顯專業的軟件工程術語,白了就是在開發、或運維過程中,對有瑕疵或缺陷的軟件進行改進,這種事起來容易,卻往往占據了軟件公司的大部分項目預算,即便錢不是問題,也常常會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最終仍難免超期。

    軟件開發中的工期拖延,相當普遍,這並非由人的主觀錯誤、而是由客觀限製導致。

    自從西曆187年,蓋亞誕生了名為ENIA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幾十年來,計算機領域的發展始終十分迅猛,硬件性能突飛猛進,軟件係統也隨之越來越龐大,直到超出了人的頭腦、智慧所能掌控的程度。

    軟件規模超過了一定限度,人的記憶就會溢出,繼而錯誤頻發。

    即便用軟件工程的管理和協調手段,大量開發人員一起工作,其總能力仍顯著低於單個開發人員能力的算術和。

    這種能力的損耗,受限於人的交流、溝通之低效,短期內並無解決的希望。

    但是AIASG,作為一個工作的整體,進行軟件迭代、測試與部署工作時,就沒有這些人類軟件開發團隊才會碰到的困擾。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