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一七章 自我(1/2)

作者:陽電字數:7418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46

    不論怎樣渲染AI的威脅,最終毀滅世界的,必然是人,而非機器。

    更具體的講,就是“那個人”。

    在AI意識方麵,方然的涉獵比較有限,對“人工智能究竟能否產生自我意識”的爭論,也沒心思去參與其中。

    原因很淺顯:

    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識(假使有的話),與其他特性一樣,必然是人創造的產物。

    但這樣的產物,耗費時間精力創造出來,又有什麽用呢;

    難道是為了滿足AI開發者的成就感嗎,當然不是,人類的任何生產實踐,都要有直接、或間接的利益動機,但所謂“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識”這種東西,看似高端,實則百無一用,對人類世界根本就沒有什麽現實的好處,也無法帶來額外的收益。

    科學研究的價值暫且不談,從實用主義出發,“AI的自我意識”隻會是廢物。

    憑什麽這樣講呢,想象類似的情景:

    譬如雇主,雇傭一名司機、或者會計,需求的究竟是什麽;

    這雇傭來的司機、會計,隻要有能力做好分內的工作,其本身有、或沒有自主意識,對雇主來講,會有什麽區別嗎,

    根本就沒有。

    製造出一台意識覺醒的計算機,一個意識覺醒的係統,對人類而言,是否有用處;

    答案同樣是“沒有”,拋開白日做夢般的“探索科學技術奧秘”之類幼稚念頭,站在I領域的立場上稍加分析,就不難發現,人工智能是否具備自我意識,對其完成工作,並沒有任何確切的幫助。

    至於其他可能的收益,譬如,讓人工智能從事創造性的科學研究,有這種能力的AI,危險度之高,不言而喻,造這種AI出來就等同於自戕。

    沒有明確的收益,卻有重大的風險,這種研究,在人類世界是很難進行下去。

    退一步講,研究“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識”,原本就很無稽:

    人研究人工智能,歸根結底,是為了獲得人所欠缺的能力,譬如計算能力,分析能力,洞察能力,至於“自我意識”,蓋亞表麵的七十多億樣本難道還少麽,正常人都具有的功能、屬性,又有什麽利用人工智能來再造一次輪子的必要呢。

    思考就止步於此,至於,研究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識,會對人類審視自身、探究自我意識之類的研究有多大幫助,方然就更意興闌珊,他知道,自然科學的邊界上,類似的問題簡直數也數不清,別自己,即便全體人類構成的文明,也沒有將其逐一尋根問底的能力。

    更不用,這世界本身,竟已時日無多。

    所以對AIASG,對日益滲透進人類社會的人工智能,他完全持實用主義的態度。

    每一在網絡上忙碌,對“國際商用機器”的兼職工作,方然很上心,同時,也盡可能抽時間解析人工智能領域的新動向。

    他感興趣的,不是人工智能紛繁蕪雜的算法設計和體係架構,而是這些成果在具體項目中的應用。

    AI應用於現實,方然的切入點,並非自動駕駛、或者人臉識別之類細枝末節。

    一個軟件,即便依托超級計算機和龐大數據庫,究竟怎樣造出其他軟件,這種事,很多I領域的行內人都嘖嘖稱奇,甚或將信將疑,起初方然也不例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