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二七章 鏟除(2/2)

作者:陽電字數:7340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48

    區區伯克利大學生命科學部,用於基礎研究的無菌實驗室,總麵積不過一百二十平方米,等級也隻是III級,運行規則和配套處理設施卻很龐大,即便如此,調取實驗室中央計算機的監控日誌,最近一年內的運行時警告也多達十七次。

    雖然,運行時警告未必會造成泄露,倘若III級實驗室的安全性如此不堪,聯邦環境安全機構也根本不會批準將其設立在人員密集的伯克利。

    但如果改變測算條件,將防範有害物質泄露的BSL791安全標準替換為防範有害物質侵入的BSL79N標準,十七次運行時警告,就會導致至少三次密閉失敗的嚴重事故。

    簡單歸納結論,在充斥微生物的蓋亞表麵,即便專門設計、運行的生化實驗室,都無法長時間安全穩定的隔絕一切外在威脅。

    更不用即便清除了體內所有的微生物,一個追尋永生的人,也沒辦法在實驗室內蝸居:

    那樣什麽也做不了,完全就是在等死。

    理性分析,確證了密閉無菌環境的不穩定性,方然就進退維穀。

    體內的微生物,原則上,隨時有造成嚴重疾患、甚至死亡的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無限長的時間線,概率趨近於10;

    無菌空間,在一定的技術水平下,隨時間的推移,密閉失敗的概率亦趨近於10。

    一旦考量到這種程度,方然就明白,在永生不死的無盡征途上,困難,又多出了一個:

    解決之策,顯然並非與外界隔絕的密閉空間,而是要從蓋亞整體考慮,在條件一旦成熟時,就動用全部資源發動對微生物的徹底清剿,借助蓋亞之外的宇宙空間,將其改造成規模空前的、獨一無二的永久性避難所;

    在這樣的避難所裏,微生物,將徹底成為一個曆史詞匯,從環境中徹底消失。

    鏟除微生物,將整個蓋亞變成“那個人”的無菌艙,想法乍一出現,就讓方然內心震撼。

    他委實沒有想過,追尋永生,這多少年前篤定的信念,原本真幼稚認為是僅僅關乎自己一個人的選擇,竟不僅要犧牲所有生物學意義上的同類,甚至會推而廣之,籍徹底鏟除威脅的動機而犧牲掉蓋亞生物圈的全部。

    一旦要對微生物動手,最保險的策略,就是滅絕蓋亞的一切生命。

    生命,在蓋亞表麵,原則上分為兩類,微生物,和微生物的潛在宿主,人則不言自明的屬於第二類。

    要徹底鏟除第一類生命,或遲或早,總得殃及第二類生命;

    然後蓋亞就會變成死寂的世界。

    永生,放置於平之上,另一端赫然是整個蓋亞生物圈,代價讓方然為之驚訝。

    腦海中摹想生命絕跡的蓋亞,行星表麵死氣沉沉,除智能機器與它們建造的結構之外,再無一物,年輕人眼前仿佛出現了久遠的那一幕:

    四十億年前的蓋亞,一座生命杳無蹤跡,暗紅岩漿在大地流淌,空中閃電嘶鳴的煉獄……

    這就是蓋亞的未來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