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四七章 教義(2/2)

作者:陽電字數:6752更新時間:2019-02-09 23:13:48

    討論教義的問題,這樣講,略顯抽象,換一種稍微容易理解的法,

    就是在,一個人的利益得失,第三視角的客觀判斷,和其本人的主觀判斷,這兩者並不是一定可以畫等號。

    在理想情況下,一個有獨立頭腦、有思考能力的成年人,對自己的利益理應有準確的把握。

    但這隻不過是理想情況;

    更現實的情形,則是被別有用心者蠱惑、誘導、暗示、欺騙,從而對自己的實在利益判斷失誤,進而,做出看似維護自己利益、實則損害自身權益的愚蠢行為,而“客觀現實”與“主觀判斷”之間的利益差額,則被別有用心者,不費吹灰之力的收入囊中。

    行騙的具體過程,教義,顯然是一件很趁手的工具。

    花費時間,縱覽人類世界的諸多教義,方然很快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教義的理論體係,凡此種種,總是傾向於貶低信者眼前的、現實擁有的、這輩子就可以有的利益;

    而抬高信者期待的、遙遠未來的、死後才能夠擁有的利益。

    進而,從“眼前的利益不值一提、死後的利益才更豐厚”之鼓吹出發,誘導信者放棄眼前的、現實擁有的、這輩子本可以有的利益,去換取那允諾的、遙遠未來的、死後才能夠擁有的利益。

    個中動機,不言自明。

    一旦認識到教義的這種作用,可想而知,這就是某些人、某些組織喜聞樂見的道具;

    通過教義,讓信者的利益判斷出現偏差,主觀上認為自己的選擇,收益頗豐,自身幸福感甚至還很充盈,客觀上的收益卻慘不忍睹。

    個中差額,不言而喻,會被擁有教義最終解釋權、充當教義運營商的奸詐之徒侵吞。

    人類文明的漫長曆史,放眼看去,這樣的無恥欺詐一直都在發生,識破真相者卻寥寥無幾,如此趁手的工具,在當今這一切皆為逐利的時代,當然不可能會消亡。

    甚至,由於陰險的愚民政策,在大多數民眾思維混亂、難辨是非的聯邦,教義簡直就是效率超高的利益收割機,也難怪雖然睜眼四顧,今的一切生活便利完全是拜科學所賜,但在許多州講授進化論,仍然會被教義運營商們口誅筆伐,甚至被警察找上門。

    看透了教義的本質,對方然而言,根本沒有一點墮入其間的可能性。

    但即便如此,他卻一直在研究這些人類文明的副產品,甚至通過社交網站、APP這些尋常渠道,在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裏,留下自己心生迷惘、探尋教義、沉浸其中、直到篤信的完整活動線索和蹤跡。

    這樣做,是基於永生的長遠規劃,當然在羅伯特*布朗麵前,並不能和盤托出。

    不過若對教授撒謊,自己真的皈依了某一種教義,更是無稽之談,簡直就像數學家自己買了彩票一樣可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