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三?栒? 敷衍(2/2)

作者:陽電字數:6666更新時間:2019-03-24 19:11:37

    事實上,在資本掌控一切的近代社會,正是這種對勞動力的新需求,改變了人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摧毀了舊時代的封建大家庭體係,甚至進一步影響到家庭的穩定構建,最終,將原本被經濟紐帶牽連在一起的血緣者們,打散而成為一個個相互獨立、有自身利益考量和利益訴求的個體。

    這種變化,在今的聯邦尤為顯著,身為子女的年輕人越來越“獨立”、“個性”。

    其與包括父母在內的大家庭成員之間,被“親情”所掩飾的經濟紐帶,則變得越來越細,越來越長,彼此間的關係越來越淡漠。

    這種趨勢,是社會變遷的一種必然,對生養子女者卻是巨大的打擊。

    不論到什麽時代,生養,都不是輕鬆愉快的差事,而如果在過去的農業時代,父母還能以子女分家前的家庭勞動作為補償,那麽在今的聯邦,子女對父母而言,就僅存一些若有若無的“親情關懷”,和往往還來伸手要錢的負收益。

    在西曆1470年代的今,年輕人想在社會上立足,僅憑自己的力量,是很難的。

    單憑入職後的可憐薪水,和幾近於零、甚至因學業貸款而負債的儲蓄,應付日常生活都不容易,更不用奢望汽車、住房這些昂貴的生活資料。

    子女如此窘迫,身為父母,不論出於何種動機、何種心態,多少總要伸出援手。

    這時候,哪還有什麽生養子女的收益呢。

    現如今,多少父母到年邁時,非但得不到子女的有力支持,因為他們的子女也不過是在社會上掙紮求生,還要用畢生積蓄為子女購買房產。

    這樣的沉重負擔,子女即便不領情、肯定也看在眼裏,從父母身上一眼望見若幹年後的自己

    ,這被所謂自我價值、自我實現(其實不過就是買買買)所洗腦的年青一代,又能有多大的生育熱情,去自找這貫穿後半生的不痛快。

    時代變遷,社會的運行模式一直在變,方然觀察到的趨勢其實早已有之。

    相應的,聯邦、乃至世界範圍內的生育率下降,也就是一種十分尋常、而且幾乎無法扭轉的必然趨勢。

    從任勞任怨、勞有所獲,到瞻前顧後、有去無回;

    生養的所得與付出,此消彼長,聯邦的年輕男女們哪怕一時想不透徹、看不明白,也會憑直覺意識到這就是一樁賠本買賣。

    繼而,生育率的持續跌落,就是民眾在用自己的行動投票。

    新生人口的萎縮,繼而影響到人口數量,對社會、國家乃至文明而言,是一個十分重大的長期過程。

    時代變遷,社會的運行模式一直在變,方然觀察到的趨勢其實早已有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