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三三章 養老(2/2)

作者:陽電字數:6812更新時間:2019-03-24 19:11:38

    其實想一想也不難明白,倘若退休者領取的養老金,居然會來自於當局,這種製度隻怕一都維持不下去。

    401K也好,其他養老體係也罷,原則上都是勞動者的代際互助。

    那麽結合當前的另一個社會指標,生育率,這種體係的內在隱憂就暴露無遺:

    代際互助,工作時繳納馬克,退休後領取馬克,這種代際傳遞究竟是否合算,對每一個人而言,也許會糾結於繳納和領取的馬克數目,但是從總體角度觀察,則與代際之間的人口總數對比,呈現異常強烈、緊密耦合的相關性。

    與代際轉移的假象不同,養老,本質上是一個必須“現收現付”的過程。

    當一個聯邦勞動者,由於衰老而喪失了勞動力,或者,僅僅是由於年齡達到了退休的要求之後,他的生活之處,就可以由自己年輕時繳納的401K來(部分、或者全部)覆蓋,這樣看來,似乎這位勞動者的養老,是不求人的,隻要按月領取到馬克,就能拿來作為生活所需的一切用度。

    然而實際上呢,退休者的生活,或者,任何一個人的生活,根本就無法直接以馬克來滿足,而需要實實在在的食物,飲水,醫療、居住和種類繁多的社會服務。

    這些服務,形式上可用馬克采購,實質上卻必須由活生生的人——正在工作的勞動者來提供,一定時間內的總規模,也幾乎不受到流通中馬克總量的影響,更不會因為退休者的多寡、401K退休金發放的多寡,而憑空增加或者減少。

    揭開退休金的麵紗,本質上,在勞動者代際之間流轉的,根本不是馬克,而是實打實的人類勞動。

    一旦認識抵達這樣的深度,就會明白,退休者群體,作為一個總體能夠獲得的待遇,與退休金的多寡並無直接關聯,每一個體的退休金多寡,隻影響到其在退休待遇的總大餅中,能夠分得的比例是多少,僅此而已。

    這總大餅的規模,則要看在這一時刻,聯邦社會勞動者與退休者的總人數之比。

    在401K繳費比例不變時,勞動者越多,提供的社會總產品越多,按一定比例切割出來用於退休者生活的社會總產品,必然也就越多,每一個退休者分配到的產品,且不論彼此間的差異,總體而言其平均值也必然越高。

    但是當勞動者的數量,因生育率下降而逐漸減少時,情況就不容樂觀。

    生育率越低,聯邦未來的勞動者就越少,當他們的上一代人——現在的勞動者們退休時,勞動者與退休者的比例,就會再創新低,如果401K繳費比例紋絲不動,則意味著社會總產品用於養老的比例紋絲不動,這時候,退休者總體上能夠獲得的產品,平均值必然要比他們的前一代人更低。

    這種情形,並非方然的臆想,而是正在浮出水麵的現實。

    當今時代的聯邦,部分退休者拿到的401K退休金,數目頗豐,甚至高於相當一部分年輕勞動者的薪資,這,並非因為他們做出了多麽卓越的貢獻,而僅僅是因為現在的聯邦,勞動者(即401K的繳納者)數量眾多,領取401K的退休者則相對較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