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五五章 衝突(1/2)

作者:陽電字數:6574更新時間:2019-04-04 23:04:44

    身在國土遼闊的聯邦,周遭,對專注於追尋永生的方然而言,曾一度就是整個世界。

    這種觀念,直到離開田納西的巨山市,搭乘客運列車前往西海岸的舊金山,才稍稍有所轉變,親曆過這國家的龐大,世界,在他的意念中就變成了“聯邦”。

    即便理智一早就明確,世界之大,等同於整趟時間的列車,但從到大從未踏出國門一步,書籍、媒體上的那些遙遠國度,畢竟完全不夠真實,缺乏存在感,甚至如果不刻意加以學習,在聯邦生活多年,也完全不知道其中的絕大多數,也是很尋常的一件事。

    但不熟悉,不知道,絕不意味著它們就不存在。

    聯邦,直到西曆148年的今,仍然是蓋亞表麵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發達的經濟支撐起表麵繁榮的文化,供養龐大而強悍的武裝力量。

    但即便如此,憑借國境線內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科學技術,身為發達國家的聯邦仍然無法脫離世界而獨存,最起碼的,如果要維持經濟的正常運轉,從海外輸入原材料、能源與尖端設備,向海外輸出工業製成品,就是一種必須的步驟。

    這種交流,在和平年代是國家之間的主要聯係,正式的名稱則是“貿易”。

    貿易,放在很的場景中,一次錢貨易手的買賣也可以這樣講,而在國家之間進行的貨幣、商品流動,規模就大得多,稍微拾取數據,方然就看到聯邦每年的國際貿易進出口總額,超過GDP的百分之六十。

    粗糙的理解,聯邦每創造三馬克的GDP,就有兩馬克與國際貿易相關。

    貿易之所以發生,原則上,總歸是一種貨幣與商品需求的互相滿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付款者得到亟需的商品,可以在國境內出售獲利,交貨者則得到貨幣,直接實現了生產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變現,雙方皆大歡喜,回家各找各媽。

    由於世界經濟的不均衡、不平衡,同樣的商品,在不同國家、地區的製造成本與價格也不同,於是低價地區的商品,會流動到高價地區,以所謂“世界範圍內經濟分工”的方式,提升整個人類社會的生產效率。

    以上就是經濟學中,對貿易的描述。

    很可惜,理論終究隻是理論,現實層麵的國際貿易,卻根本就不是這麽一回事。

    假如,僅僅是假如,倘若國家之間的貿易,真的是將本國產能大、價格低的商品,轉讓給產能低、價格高的其他國家,如此雙贏的好事,理應被雙方一致推崇,熱烈歡迎才是,而不應該有任何摩擦與衝突。

    然而事實卻是,每逢經濟危機前夜,聯邦與其主要的貿易夥伴之間,總會爆發嚴重的衝突,甚至演變為貿易製裁與反製裁的經濟戰。

    和理想情形相反,貿易,實踐中常常是一種單方麵獲益的行為。

    過去的很多次貿易衝突,原因無非是聯邦、或者其他國家認為,貿易過程損害了自己的利益,具體而言,幾乎總是付錢采購商品、也就是貿易逆差的聯邦更加不滿,在工場主看來,流入的進口商品擠占了市場份額,抽走了聯邦經濟的流動性,對經濟危機的爆發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是大的壞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