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五五章 衝突(2/2)

作者:陽電字數:6574更新時間:2019-04-04 23:04:44

    然而另一方麵,倘若將話筒遞給聯邦平民,聽到的又會是另一種聲音。

    平民的看法,用不著親自上街采訪路人,方然單從聯邦購物網站的頁麵、和超市的貨架,就能窺見端倪。

    作為發達國家的聯邦,大量進口的初級工業品幾乎全由平民消費。

    在普通民眾看來,進口當然是好事,否則以眼下的就業水平,和著實堪憂的收入,到哪裏去采購如此廉價、質量也還得過去的生活必需品。

    然而在聯邦工場主看來,這種流逝利潤的渠道,則最好被完全杜絕。

    過去的情形是這樣,但是在今,西曆1480年代初的國際貿易,則越來越呈現出完全迥異的新特性。

    工業消費品,傳統的國際貿易一大品類,在列強紛紛邁入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占比日漸萎縮,不僅如此,對究竟是進口、還是出口此類商品,聯邦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矛盾幾乎完全消失,而呈現放任自流的新態勢。

    原因很簡單,不僅在聯邦,蓋亞其他列強的民眾,也因為無人化、自動化、智能化的工業浪潮而大批失業,消費能力一跌再跌。

    當越來越多的人囊空如洗,甚至連每日三餐都艱難維係時,再有多少價廉物美的舶來品,也不會有銷路,各國放任這些品類的商品進出,無非是出於維係社會起碼的運轉、起碼的秩序之考慮。

    在I巨頭與轉型產業巨擘的擠壓下,像麵粉、牛仔褲這些傳統產業的工場主,話語權日漸式微,無法再影響聯邦的貿易政策。

    與之相比,資源、能源的進口與諸如APS等尖端品的出口,則是備受關注的新焦點。

    聯邦也好,其他列強也罷,國際間貿易的根本作用,絕非滿足本國普通民眾的生活所需,而是要從其他經濟體,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與不發達國家進口礦產、原材料與能源,同時對外傾銷其利潤豐厚的尖端產品。

    打著相同的算盤,甚至,列強間還會彼此算計、覬覦,新時代的貿易衝突,幾乎完全是因爭奪礦產、原材料與能源而起,產品傾銷則在其中推波助瀾。

    蓋亞,人類共同的家園,自然資源的儲量無疑是巨大而豐富的。

    然而想到另一句話,“蓋亞能滿足人類的需求,但無法滿足人類的貪婪”,在信息技術的催動下,完全脫離了實際消費能力的基礎建設、產業升級與“自產機”之類創造,讓聯邦等列強的產業規模一直在攀升,進而,對資源的消耗也越來越劇烈。

    譬如能源,借助頁岩氣技術,聯邦的原油產量在十年前就居世界第一,但是在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無限製擴容的需求麵前,卻仍然捉襟見肘。

    至於工業原材料,更大部分依賴進口,甚至已經將一些國的資源攫取殆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