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一三章 龐大(2/2)

作者:陽電字數:6908更新時間:2019-05-07 23:02:20

    這種測試方案,但凡熟悉軟件測試的人,都知道不一定靠譜。

    尤其是涉及到軟件、係統乃至體係控製權的核心模塊,按理,黑盒測試根本無法保證100%的排查隱患,標準做法應該是從“需求分析”開始,一層一層的核查軟件設計流程,對軟件本身的檢查,更應該細化到每一行代碼。

    但是麵對“全產機”,哪怕隻是NEP、AA大區的次級節點,人工編寫的代碼就超過了一億行,分布在若幹不同層級的服務器與核心處理機上,粗略估計,以FFRI-I相關委員會的能力,完全核查所有的控製、接入與管理代碼,耗時會在二十年以上。

    二十年,一個非常誇張的數字,不禁令頂層懷疑FFRI-I在有意拖延,或者極度缺乏人手。

    表麵上看,情況確乎如此,托馬斯*安生所在的核查委員會,一共隻有不到二十名軟件架構、信息安全等領域的工程師,麵對“全產機”次級節點的一億行代碼,和幾乎無法實時測試的運行環境,的確是兩眼發黑。

    那麽增加編製可以麽;

    譬如,將委員會的規模擴大十倍,兩年內完成這一切。

    理論上當然可以,實際上,當委員會的專家數量擴充十倍、達到兩百人之眾時,其原本要著力鏟除的“權限篡奪”之幽靈,幾乎必定就會在委員會內出現。

    即便是聯邦政府管轄的機構,裏麵的人,就一定絕對可信,而不會在核查時暗中作梗麽。

    聯邦的頂層,有產者,統治階層,追逐APS、乃至於APS的最初動機,是基於內心深處對他人的不信任,幻想著通過“全產機”,徹底將“人”這一因素從生產活動中驅逐出去,進而獲得百分之百忠誠的機器,得到百分之百確定的物質享受和安全保障。

    現實的情形,卻是一方麵用APS驅逐普通勞動者,另一方麵卻因此而受製於I領域的開發者。

    繞了一大圈之後中,他們,又回到了原點。

    猜忌,多疑,有產者們很快發現,獲得百分之百可靠的自動化、智能化係統,並不像它們的老祖宗們修建陵寢那樣簡單,隻消封鎖消息、看住工匠,待到工程完畢後將知情者統統殺害就能成事。

    修築陵寢,起碼還可以用榮華富貴豢養鷹犬,再用它們去監視工匠。

    事成之後殺人滅口,鷹犬也可代勞,反正一座陵寢並改變不了社會現狀,許諾的好處仍可以兌現,鷹犬的忠誠度也有起碼的保障。

    但是“全產機”,則完全不同:

    一旦被製造出來,對擁有者而言,就意味著得到了整個世界。

    置身於信息技術領域的幾乎所有勞動者,對這一點,都是心知肚明,有產者不論再怎樣威逼利誘,開出的價碼,也沒辦法超越APS的巨大價值。

    繼而,這也就意味著,根本沒什麽“百分百忠誠可靠”的雇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