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五九章 延拓(2/2)

作者:陽電字數:7032更新時間:2019-05-25 23:16:09

    撇開人與機器之孰強孰弱,根本問題,是人與機械究竟有何本質的不同。

    不同之處在於,人所特有的“人文藝術”、和隨之而衍生的一切概念,都是機器所不具有的。

    譬如審美,認定一件事物的美、或醜,這種判斷,永遠也不會在機器的世界中出現,對機器構成的世界而言,事物的屬性,可以有一千種,一萬種,卻注定不會有一個屬性是“美”或“醜”,這是不言自明的事實。

    原因在於,人類的任何人文藝術概念,包括審美,本質上都是既往經驗的拓展和延伸;

    一種愛屋及烏般的,對生存和發展並無助益的,拓展和延伸。

    而機器,永遠不會有無意義的行為。

    這種觀點,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裏,執著於永生之路的男人並沒有認真思考過,在方然眼中,主宰世界的自然科學之規律才值得關注,至於人文藝術,他雖未曾深究,卻很早就明白那隻是一種文明的上層建築。

    從這種角度理解,所謂“美感”,其本質定義就是“生存與繁衍經驗的過度延拓”。

    人的一切行為之動機,都來自於生物所共有的生存與繁衍之需要,任何對這兩件事缺乏興趣的個體,都將被演化所淘汰,留存至今的生物物種,包括現代人在內,這兩方麵的欲-望都十分強烈,這是很而然的現象。

    而除此之外,一個人的任何行為,便不應該、事實上也不會有什麽其他的動機。

    縱觀當今世界,或者,向前追溯到久遠的過去,人的所作所為,除必須的生存與繁衍外,更有花樣繁多、經久不衰的所謂“美的追求”。

    從遠古時代的岩洞壁畫,到當代的超現實主義作品,從異-性外表的品頭論足,到現代工業的宏偉奇觀,文明發展至今,到一隻水杯,大到巨型水壩,都承載著人類的設計之美,蘊含著秩序與力量的魅力。

    如此情景,是很容易令人歎服,進而認為對於美的追尋,是人的根本訴求之一。

    憑借犀利的理性思維,方然卻能透過人文藝術的表象,直抵實質,認識到人類自古至今,一切對美的追尋和向往,無非都是人類自身,將有利於生存、繁衍的好惡判斷,不分時間地點的任意延拓。

    這方麵的案例,信手拈來,動物的所謂“美、醜”就是典型的例證。

    動物,很尋常的概念,在人類世界中隨處可見的形象,每一物種似乎都生帶有“美”、或者“醜”的標簽,與人類起源相近的哺乳動物尤甚。

    同樣是哺乳動物,在人眼中,貓的麵容,被大部分人類認為是美的;

    而豬,羊,猩猩的臉,則分明與美關係寥寥,至少大部分人並不會將其與美聯係在一起。

    蓋亞表麵的人類,吸貓者,七十億人中怕沒有十億,也有八億,無數家庭都豢養貓仔作為寵物,在西曆1470年的巔峰時期,全世界貓仔的數量甚至超過了十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