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六三章 兵力(2/2)

作者:陽電字數:6774更新時間:2019-07-16 22:09:37

    因應新時期的戰爭形勢,管理員的策略,基本類似,一方麵在前線維持龐大的武裝力量,另一方麵也著力建設規模更龐大的後備軍,采取“熱備份”、“冷備份”等不同等級的待命方式,能夠在戰爭爆發時迅速馳援。

    這種戰爭準備方式,在舊時代,顯然是一種極大的浪費,不切實際。

    人,不論枕戈待旦、還是解甲歸田,隻要活著就要吃飯,此外還有其他名目繁多的需求,舊時代的國家,要想維持龐大的後備力量,就要將其中的大量人員供養起來,至少要投入相當可觀的資源,才能在一旦需要時有兵可用。

    相比之下,新時代的機器大軍,充當後備力量的代價則得多。

    從武裝機器人,到履帶式炮車,再到製導彈藥與無人戰鬥機,所有這些裝備,在封存待機時都無需花費多大的資源,一旦戰況緊急,需要出動這些後備力量,從軟件更新到電池更換的流程,也並不占用多少時間。

    最至關重要的,是這樣一支分明剛剛投入戰場、毫無實戰經驗的軍隊,其戰鬥力卻借助資料、算法與學習庫的共享,而具備身經百戰之同類單位的實力。

    機器人主宰戰場的時代,後備力量消耗更少、戰鬥力同樣有保障,自然多多益善。

    但,前線畢竟也不能無一兵一卒,邊境線的對峙,壓力沉重,如何分配有限的資源,做到一線力量與後備力量的平衡,就是非常複雜的決策難題。

    在這方麵,算力強大的AI作用也有限,一般還是需要管理員定下基調。

    方然的選擇,並無新意,相對來還有一些保守,他更傾向於在前線屯駐重兵,至少維持與邊境線外的武裝力量實力相若。

    與一旦開戰、如何取勝相比,很顯然,他更想辦到的還是“如何不戰而勝”。

    隻有在前線維持足夠龐大的武裝力量,非但如此,還要讓對麵看得一清二楚、又無法集火消滅,才能讓對手有所忌憚。

    進而,眼前的表麵和平態勢,才能維持下去。

    前線與後方的比例,這一問題,一開始讓方然很有些頭痛,但很快他就發現,這問題完全可以“推”給其他大區的管理員,不論對方在邊境線另一側部署多少兵力,自己隻需有樣學樣、也部署那麽多,就可以了。

    按這種無腦策略,近幾年來,NEP大區的武裝力量部署,一直做到在各條邊境線上的“力量均等”。

    具體的分布比例,視情況不同,兩者的比例一般在0%~40%之間。

    這一比例究竟是怎樣確定的,即便沒有情報,想一想各大區的分布比例也應該差不多,事實上,無非是在將資源用於消耗、還是再生產之間,求得平衡,在維持邊境武力的基礎上盡可能提升作戰平台的產能。

    按這一指導思想,西曆1494年,方然麾下才會擁有1,500,000的機器大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