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九五章 斂散(2/2)

作者:陽電字數:6982更新時間:2019-08-03 23:10:52

    即便像AIASG這樣的係統,能自主生成程序,實質上,也不過是將一些類似的已有成果排列組合,解決那些早已被人解決過的問題。

    路,還是人走出來,計算機隻不過是更快的再走一遍,兩遍,三遍;

    就算再走無數遍,仍沒有任何創新。

    取而代之的嶄新思路,“斂散算法”,則是根據一定的初始條件,在算法的每一步,嚐試盡可能多的展開分支,引入額外的發散量,當然這種做法,很快就會讓計算量暴增,所以還需要進行“收斂”,通過同樣包含隨機性的判據,迅速“砍”掉大量無意義的分支。

    表麵上看,這一先發散、後收斂的做法,與向係統中引入隨機變量,並無本質區別,實質上也可以粗糙的這樣認為。

    區別則在於,算法步驟中引入的變量,並非隨機數,而是來自於初始狀態庫的一切既有知識。

    那麽就是在窮舉嗎,似乎是,隻不過為了應對完全窮舉的計算量暴漲,而必須在每一步進行判斷、預計與猜測,將無意義的分支完全消除。

    具體到某一個分支,其是否有意義,判斷起來也並不容易,此外還要引入額外的隨機性,將某些“看起來”無意義的分支,移入另一個線程繼續追蹤。

    這一做法,能避免收斂策略錯殺那些切實可行、卻不符合既有知識體係的分支。

    “斂散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傳統計算機的運行之上,此外再加入“關聯擾動”與“隨機性”,利用這種方式,嚐試讓AI具備創造性、探索性思維。

    這種體係,一開始在驗證可行性時,需要的資源量並不太大。

    但可想而知,倘若投入到實際運行中,這樣的係統必然耗費巨大,哪怕隻用來解決一些粗淺的問題,都需要比傳統計算機更多的算力,當然,倘若其真能具備“強人工智能”的特質,巨大的投入也是值得的。

    “強人工智能”的第一台實驗機,所需算力,設計指標大約在1PFlps。

    以今的計算機技術水平,這種規模的算力並不難提供,不過,1PFlps算力能支持的思維、認知,可以達到多高的水平,僅從理論模型出發並無從得知,一切還要在初號機完成並上線運轉一段時間後,才能得出結論。

    按項目組的計劃,從初號機開始,“強人工智能”就應該具備一定的自我演化能力,這種特質,也更接近於人腦的狀態。

    那麽,假以時日,這樣的機器能演化到什麽狀態,就更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自從掌控一個大區,直到今,1495年才啟動“強人工智能”的研發工作,這種進度怎麽也並不算快。

    但在方然看來,情況還好,他並不認為所有大區的管理員都和自己一樣,能夠洞悉“強AI”定義的內在矛盾,繼而認識到,以現有的科學技術水平,人類其實是可以研發出某種程度的自主AI,進而窺破“思維”、“認知”活動的奧秘。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