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九七章 調試(1/2)

作者:陽電字數:6818更新時間:2019-08-03 23:10:53

    曾經被學術界認為高不可攀的“強人工智能”,現如今,隻需一個大區的少量經費、資源,就能研發出來,這的確令人意外。

    但想了想,方然也沒有十分驚訝,畢竟自己想要研發的“強AI”,和舊時代學術界心心念念的、那種能通過“圖靈測試”的強人工智能,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兩者的研發難度大有區別,也是很尋常的。

    另一方麵,既然兩三年就能有成果,對“強AI初號機”的能力,也不能期望太高。

    不同於舊時代的“圖靈測試”,今的強人工智能之判據,著眼於本質、而非表象,NEP_791研發的初號機,哪怕其行為特質,以圖靈測試的判定就是一個智障,隻要表征出可信的自主思維特征,就可以認為研發成功。

    一旦研發出基礎架構,原則上,要實現更強功能的“強人工智能”,便隻需提升其規模。

    與人類受製於大腦體積、結構的困窘不同,計算機係統,目前還沒有碰到基本架構與運行原理決定的性能花板,新一代超級計算機的計算效率,雖然隻有5~40%,相比上一代超算,怎麽也還在繼續增長。

    而人腦,一百四十億神經元的組織體,重量一公斤有餘,物理上的限製在現階段幾乎無法突破。

    有些研究甚至認為,目前的人腦已經是有機物——細胞——器官架構的最高水平,即便再怎樣演化,譬如增加神經元的數量(提升規模),提升單個神經元的體積(提高信噪比),填充更多的腦白質(拓展帶寬),都會因產生的副作用而得不償失。

    這些研究,在ASA的數據庫裏都有,方然也讀過一些,隻是暫時還未能確證。

    但現在這一切已不重要,不論人腦是否還有演進的可能,短時間內,也根本無法獲得飛躍性的提升,根本無法追趕電子計算機的腳步。

    隻要得到一台切實可用的“強人工智能”,隻要肯投入資源,便能得到更強大的“強AI”。

    盡管這種投入,費效比想必會是一條斜率不斷接近於10的曲線,隨投入的翻番,所獲得的性能則距離翻一番越來越遠。

    總體看來,還是會比豢養人類研究者更經濟。

    AI與人類研究者,誰更經濟,這是方然一早就判明了的,專家組的意見也大致如此。

    即便按目前的粗略預計,要具備與科學家相近的智力水平,整個“強人工智能”係統的造價與運行費用必然十分高昂,甚至會大大超出培養、雇傭一批科學家的總消耗,投入產出比也會很難看。

    但換一個角度,一個人的智力再怎樣高超,將一群人組織起來,從事研究,則所有研究者都會被“信息交流效率低下”所困擾。

    人類擁有的交流手段,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而這些手段,就算其中效率最高的視覺,傳遞訊息的能力也一點都不強,即便借助學術論文、科研資料,研究者之間的溝通效率,也很難超過10~100bps。

    隨著組織規模的擴大,人與人之間,聯係愈加繁雜而緊密,這一問題便格外突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