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九七章 調試(2/2)

作者:陽電字數:6818更新時間:2019-08-03 23:10:53

    而利用FSI體係的計算機係統,則高效得多,哪怕微型計算機之間,彼此間的信息互聯也能達到Gbps、甚至成百上千Gbps的速率。

    通訊的優勢,在一定係統規模的支持下,可以彌補節點的能力。

    繼而,在計算機、人工智能領域,創造出智力超越一個人、甚至一群人的係統,也會比想象中來的更容易。

    不知不覺,時間來到1495年深冬,NEP_791地下建築內的“強AI初號機”完成初步配置,各模塊調試正常,等待阿達民審核一係列初始配置,將數據裝入係統,就可以上電進行第一次持續聯調。

    隻是1PFlps基礎算力,對應的智力,可以達到什麽樣的水平呢。

    這一點,在研發時進行過幾輪仿真、估算,事到如今,萊斯利*蘭伯特還是不準,畢竟置信區間跨越幾個量級,這種預測數字幾乎沒有意義。

    故,在設置初號機的背景知識庫時,研究人員的設置,是謹慎的提供FSI基礎庫——數學部分的信息,這些信息都是年頭已久、絕對正確的概念、公理、定理等,難度則設置在“學低年級”的水準。

    難度水準僅供參考,事實上,研發組中的數學家,會同萊斯利*蘭伯特一起研討,仍無法判斷提供給“強AI初號機”的數據,相當於人類的什麽水平。

    反正一開始的強人工智能,無須與人類比較,隻要有自我思維能力即可。

    貫注數據,檢查所有模塊正常,西曆1495年1月的某一,強人工智能初號機進入第一次沒有明確目標的全係統聯調,算力1PFlps的巨型機開始全速運轉,監控係統抽取的數據,顯示AI的邏輯內核運行基本正常。

    基本正常,放在傳統的計算機領域,這是一個很模棱兩可、似不應出現的詞。

    用在當下的場合,顯然,也不是指任何VLSI、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與外圍電路所必然存在的大量瑕疵、BUG等因素,而是對一個被期望有“自我演化”能力的AI,究竟什麽樣的運行狀態是“完全正常”,本來也沒有100%準確的判據。

    身在東北太平洋大區某地,通過監控網絡,方然“親眼”目睹了這一幕。

    屏幕上的畫麵,很普通,“強人工智能”的上電運行、測試,過程也和一般的超級計算機係統差不多,並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別環節。

    自己參與到這一項目裏,身為前FFRI-I(自封)的資深專家,方然沒時間親自為“強AI”編輯所有的FSI條目,不過FSI的條目的審核,則必須親力親為,才能保證身為管理員對其有起碼的掌控。

    盡管如此,對這一具“強人工智能初號機”的機理,他的理解則很貧乏。

    不僅是阿達民,事實上,根據“強AI”的總體架構,一旦該係統上電、開始運行,一段時間的自我演化後,係統的當前狀態都會變得未可知,連研發組都不上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