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六三章 種植(2/2)

作者:陽電字數:7330更新時間:2019-09-05 22:09:47

    相比於輔助性的腦區域研究,NEP_774的主要工作,還是腦的外連。

    與一般意義上的“腦對外連接”不同,傳統的大腦神經連接研究,是在已有的神經通路——腦髓上做文章,或者通過外周神經通路來進行。

    這種研究,難度其實一點也不高,但凡動用各種手段,向神經通路中送入電信號,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擬人體自身的神經衝動,繼而讓信號抵達腦部,或者反過來接收大腦送出的電訊號,解讀其含義。

    用計算機做比方,可以認為,這相當於利用鍵盤、顯示器等已有的外設,與其聯絡。

    而NEP_744研發機構的方向,則更進一步:

    試圖用機電、或者生物的方式,直接與腦建立廣泛的聯係通路。

    通俗的理解,瀏覽研發報告時,方然會將這一過程想象成計算機的內部改動,通過增加線路連接的方式,將某台計算機直接與其他計算機相連,在此基礎上,研究人類的大腦,乃至意識,會對這種連接有何反應。

    憑空在腦上掛載一個外來模塊,然後觀察,實驗者的意識是否會覺察到這一加載模塊,如果能,又會如何反應,這是774機構進行過的研究。

    具體的實驗過程,漫長而繁瑣,且伴隨許多駭人聽聞的操作。

    方然不太關心這些,他更關心的是結果。

    NEP_774的總體研究思路,大致來講,分為“生物”與“微電子”兩條線。

    一條線,是嚐試腦組織間的連接。

    白了,就是嚐試將其他個體的腦組織移植、附加到實驗者的大腦,憑借精密之極的微操作,與術後的刺激手段,建立起移植腦組織與實驗者大腦之間的神經連接,然後觀察這對實驗者意識會有何影響。

    另一條線,相對來則更高深,是嚐試用仿生構造,來建立實驗者大腦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通路。

    人腦與計算機間的互聯,差不多可以這樣理解。

    不論腦組織,還是計算機,

    總之,都是一種建立腦外連接的大膽嚐試。

    這樣做的動機,理由,可以有很多,舊時代的研究機構也開展過類似的研究,雖然成果寥寥,但其動機則大致一樣:

    無非是想嚐試一下,以人類的技術,能否突破腦的諸多物理限製,提升其各方麵的能力。

    至於這設想是否能實現,現在,NEP_774的研究報告,結論與已有的資料很相近,並不認為用腦組織進行腦的“延展”,能做到這一點。

    人腦,迄今為止,倘若不考慮NEP_791等機構的“強人工智能”,仍然蓋亞表麵的最強大智慧載體。

    但這種能力,顯然受限於腦的物理屬性,從體積,神經元個數,神經元細胞的體積、樹突數量,到神經纖維傳導能力等等,都會對腦的能力產生影響。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