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六四章 讀出(1/2)

作者:陽電字數:7270更新時間:2019-09-05 22:09:47

    總而言之,作為一台生化計算機,腦的性能受諸多參量影響,是極其複雜的變量。

    而當今時代的人類,漫長演化過程中,已經逐漸將腦這一極其重要的器官塑造為接近完美的狀態,大量研究都證實,現代人的大腦,假使有條件進行改造,不論調整上述參量中的哪一個,都很難帶來明確的性能提升。

    甚至,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調整非但對提升性能沒有幫助,還可能會幫倒忙。

    譬如,將一個人的大腦,簡單粗暴的進行“擴容”,神經元數量從一百四十億提升到二百八十億。

    這是否能帶來性能的極大提升呢。

    如果是芯片,設計水平不變時,晶體管的數量提升一倍,是可以帶來相當的性能提升。

    但這種性能提升,在人腦,卻並不適用,原因在於隨著神經元數量的提升,其彼此互聯的難度,以及血液供能的難度都將加大,腦區之間的聯係也會更多。

    進而,讓從胼胝體到腦白質的“線路”不堪重負。

    不同於發展潛力很大的I、集成電路,已演化到完美狀態的人腦,幾乎毫無擴充潛力。

    提升神經元數,性能反而會下降。

    物理法則的限製,讓人腦無法通過“擴充”來進一步提升性能,但這並非唯一的限製。

    撇開物理上的禁錮,腦的運作,是極其複雜的過程,事實上也根本無法用“體積”、“神經元數”甚至“表觀處理能力”之類參量,去估計其實際的能力。

    在這方麵,NEP_774機構的實驗,驗證了舊時代科學家的一係列成果,在對照測試中,麵對同樣的待解決問題,智力較高實驗者的完成效率更高,然而腦部監測卻顯示,他們的大腦神經活躍度、生物電的彌漫程度,反而比智力平庸者的大腦更低。

    在思考、解決問題時,參與其中的神經元越多,表現反而越差,這一特性顯然與計算機大相徑庭。

    根本原因,在於腦的模擬式處理特性,與計算機並不盡一致。

    正是出於這種認識,對於生化層麵的腦外連嚐試,動機,並非要不切實際的提升一個人的智力水平,這顯然也做不到。

    而是在此基礎上,探索、嚐試,試圖弄清在這種情況下,原本存在於實驗者腦中的意識,那流淌在實驗者腦內的生物電,隨時間的推移,會不會、或者會怎樣逐漸彌漫到外聯部分的腦組織之中。

    撇開DNA的差異,外接腦組織,與實驗者的腦是同一類東西。

    實驗者的腦,或者不如其“自我意識”,會怎樣看待這一外掛載的“新大陸”呢,NEP_744機構進行的諸多研究,給出了大致的圖景。

    外接腦組織,很顯然,並非研究機構憑空製造出來,而源自其他實驗者。

    根據現有的意識理論,在將一部分腦組織從實驗者的大腦上切割、剝離後,這部分腦中,便不再存有實驗者的自我意識,其中流淌的生物電,即便殘存,也必定十分紊亂,被破壞而完全喪失殆盡。

    站在實驗者的立場上,這一過程中,他、或者她損失了部分的自我意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