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六九章 風險(1/2)

作者:陽電字數:6716更新時間:2019-09-08 23:58:51

    雖然用於“強人工智能”,這一類計算機,仍無法承載人的“自我思維”。

    手術後的幾個月內,連接到實驗者腦部的計算機,一直在嚐試連通,並試圖解析實驗者大腦傳來的電信號。

    這種過程,有點類似電子設備的“對碼”,聯邦研究機構在舊時代也做過類似的研究,成果可供參考,但,即便對碼在逐步進行,計算機對實驗者的自我意識而言,也隻是一種極其怪異的存在,彼此並無法融合。

    這方麵的研究,一方麵,利用儀器監測實驗者的腦電活動,一方麵對實驗者進行測試及詢問,結果顯示其“自我意識”對接入的計算機係統,並不甚敏感。

    手術後的第九十,與第一百八十,聲稱自己並未感覺異樣,即對接入基本沒有反應的實驗者,占比分別為9%與%,對照腦種植試驗的%與1%,很顯然,兩種手段之間存在巨大的效應差異。

    據此,研究者認為,實驗者的腦、或者其自我意識,對接入的計算機係統感到陌生。

    或許其也在嚐試進行“對碼”,隻是效率較低。

    即便那些“感覺”到接入係統的實驗者,種種跡象也顯示,其自我意識隻是將感覺到的東西視為“異類”,普遍反映自己出現了某種意識阻滯感,並聲稱這感覺“令人頭腦發空,甚至煩躁不安”。

    涉及到意識的凡此種種,沒有親身體會,一切隻能憑語言想象、猜測。

    相比之下,不論阿達民、還是負責人,更傾向於采信AI監測係統的分析,認為人腦與計算機的溝通嚐試,僅僅止於“試探”,計算機這一邊很想與人腦建立連接(這是任務),但人腦這一邊,流淌的生物電卻未向計算機側擴散。

    人腦外聯的兩條路,種植腦組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計算機外聯則徒勞無功。

    方然並不關注技術細節,而更關注成果,但,考慮到種植腦組織的“材料”,是來自其它實驗者的大腦,材料本身並無法逃脫衰老、死亡的宿命。

    不僅如此,腦,畢竟是“自我意識”的棲居地,即便隻是(每次)切下一部分腦組織,種植在欲延續意識存在者的大腦上,但這塊種植的腦組織,是否會殘留有提供者的自我意識,如果有,又會對接受者造成怎樣的影響。

    NEP_774機構的報告,相對樂觀,認為這種影響十分有限,甚至無法被觀察到。

    不僅如此,倘若這一技術進入實用階段,“材料”的來源,應該會以接受者的克隆體來提供,隻是目前NEP大區的研究機構,還未掌握這類技術。

    用克隆體的腦,作為自己大腦衰亡後的新居所,這一設想,其實科學界早已有之,並非新穎的腦洞,區別、或者分歧隻在於,NEP_774的專家們都清楚,人的自我意識無法被讀取、更無法被寫入,要遷移意識,現在還必須要進行腦組織種植。

    但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

    如果,僅僅是如果,出於減少手術次數、縮短周期的考慮,直接將克隆體的腦與接受者的腦進行連接,會發生什麽情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