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877:那裏都能建功立業(2/3)

作者:槍手1號字數:6804更新時間:2019-01-31 08:00:35

    秉承著這種理念的監察官員們,對於地方官員們來說,那就是一道懸在腦袋之上的利劍,不定什麽時候就會掉下來。

    拋開監察機構的監管不說,對於運河總公司來說,有錢好辦事!

    一批批來自大明本土,來自楚地的有經驗的工程隊伍持續不斷地加入,運河沿岸的地方政府,也大力組織麾下百姓加入到這一偉大的工程之中,無他,隻是因為運河總公司是付錢的。對於地方政府來說,組織起一些閑餘的勞動力來掙工錢,也是對地方經濟的絕大貢獻。

    齊國人曾經以為大明修建這樣一條運河必然是勞民傷財,肯定會搞得民怨沸騰,但在明國人看來,這樣一個大工程,對於拉動地方經濟是一個絕好的助力,大明的地方官員們,更是將其視為增加本地收入的一個大好機會。

    不說那些青壯勞力了,便是老頭子老婆婆,沒事兒揮個小錘,敲幾筐小石籽運去工地之上,也是可以賺回一天的飯錢的。

    明國人把這看成是一個整個西地的大狂歡,雍郡郡守鍾鎮就認為,大運河的修建對於整個西地的經濟發展起大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也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全民動員的局麵之下,兩年時間,大運河的主體工程便已經基本上挖通了,剩下的,像修建堤岸,種植草木保持水土,修建水閘等一係列事情,當然就要慢慢來了。

    自從渡過了上一次的旱災險情之後,涔州郡守嶽開山的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一場大雨緩解了迫在眉捷的危機之後,涔州開始大量地修建蓄水池,眼見著運河通水的日子已經愈來愈近,涔州人的幹勁也是愈來愈足了。

    以前的涔州地廣人煙,人丁流失嚴重,這曾經是限製涔州發展的最大的問題所在,不過現在,大明已經幫其解決了這個問題。提前引爆了江南機器與人爭奪工作機會的膿包之後,大量的人被遷移到了涔州。

    對於首輔金景南的鐵碗政策,嶽開山是歎為觀止,當然,這裏頭必然有著皇帝的鼎力支持,不過嶽開山是絕不會往這裏頭深想的,有首輔頂缸就足夠了,而涔州無疑是這一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被流放到這裏的那一批暴民,再加上他們的家屬,超過了十萬之眾,一下子便緩解了嶽開山人手不足的問題。

    當初參加了江南暴動的那些百姓,現在還處於一個被管製勞教的狀態當中,涔州一個個的農莊,便成為了他們的勞動場所,而在這些農莊不遠處,官府卻又興建了一個又一個的村莊,用來安置這些人的家屬。

    對於這些暴民當初的處置,朝廷也是想盡了辦法。如果家屬願意跟著移民到涔州的話,那麽他們的罪責便會大幅度的減輕,比方說判處了三年勞教的,家屬願意跟著過來在涔州定居,那麽這個年限便一下子減到了一年。在這樣的處理辦法之下,絕大部分人,都選擇了移民。

    當然,嶽開山對於這些在農莊之中服役人的並不苛刻,在他看來,這些人都是大明要發展的一定時期的犧牲口,本身而言,這些人並不是什麽窮凶極惡之徒,所以在這些農莊之中,服役的人除了人身自由受到一定的限製之外,其它並沒有什麽與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在裏麵表現好的,甚至還可以在一天的勞作之後,回到不遠處的那些村子裏自己的家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