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479 梁祝新說(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818更新時間:2019-06-30 15:56:08

    眼見這女郎著又有要垂淚欲滴的模樣,沈哲子隻能連連點頭:“你怎樣就怎樣,他們沒有赴死化蝶,他們至今還活在會稽鄉裏,相依為命。”

    公主聽到這話後才破涕為笑,拍著手讓瓜兒趕緊去取筆墨,要看著沈哲子在亭子裏修改結局。

    這婦人淺見對藝術創作的摧殘啊,根本不管這文學作品究竟要表達什麽!

    沈哲子一邊感歎著,一邊對腳步輕盈往外跑去的瓜兒道:“我書案上鎮紙下還壓著一卷文篇,一同取來。”

    侍女一邊應著,一邊離弦之箭一般跑開,顯然對於修改結局也是極為熱切。

    等待瓜兒的間隙,沈哲子又回看了一下他這一篇《梁祝》。梁祝故事起於何事,他本身並不清楚,就算是真的已經發生,那也應該隻是在範圍的流傳,並不具備普世的影響力。

    所以沈哲子寫起來倒也並不具備什麽心理負擔,況且他這個故事梗概已經是經過後世漫長時間的發展和藝術加工的成熟版本。比如其中的化蝶,就算時下已經有了這個故事傳,必然也沒有這一份劇情。

    《化蝶》這種藝術形象的升華,大概還要追溯到《搜神記》裏的“韓憑篇”,宋大夫韓憑之妻貌美而被宋康王侵占,其妻貞烈深情,躍下高台求死,左右撲救隻抓住一角裙帶,化蝶而飛。夫妻殉情,宋康王銜恨使人分葬,兩塚對望各生梓木,曲生糾纏合為一體,又是一個“相思樹”的傳。

    這種藝術的嫁接和融合,充斥在大量流傳後世的民間傳中,非隻孤例。

    而沈哲子之所以動念要寫《梁祝》故事,還是因為前段時間動念要搞一些文藝創作來傳達一些價值觀。而要搞這一類的文藝創作,自然免不了要有所借鑒。而沈哲子能夠想到的一位大神級人物,便是時下在台城擔任閑職的幹寶。

    幹寶這個人,在時下而言本身不預名流,但是在後世的名氣卻遠比時下許多名士要大得多。

    中興之初,此人因為學識淵博、屢有著述而被王導召來擔任史官,為中朝修史。但是因為時局動蕩不寧,加上幹寶歸鄉服孝,這個修史的工作也是斷斷續續,到現在已經完全停止了下來。

    複官之後,幹寶便在台城擔任一個閑職,並沒有什麽具體的任事,也算是享受國務津貼的一個博學之士。

    前幾日,沈哲子還專門派人去拜訪幹寶,求來了幾卷《搜神記》,作為自己藝術創作的一個源泉。但沒想到剛剛書成一篇,便慘被興男公主這個見不得傷情淒涼的娘子扼殺創作力。

    《梁祝》這一篇故事,沈哲子當然不會改,書成之後他還美滋滋的打算讓人抄錄一篇給幹寶送去,教一教這位大神藝術創作應該怎麽來。與此同時,他也在考慮該用什麽樣的形式將這個故事給演出來。

    時下的觀賞戲劇,並不獨隻有歌舞,比較奢華的像是沈哲子前幾日在沈園觀賞的魚龍曼延,另有借助木偶道具的傀儡戲,還有曆史更悠久的俳優侏儒上演的滑稽戲。

    比較近的還有庶民所樂的參軍戲,表演形式比較簡單,一人扮演參軍,乃是一個貪鄙無恥之人,在台上扮演一個醜角,另一個人則扮演蒼鶻,負責戲耍玩弄參軍,也是滑稽取樂為主。這種戲在吳中倒不多見,沈哲子隻是在京口曾經見鬧市中有人演過,算是已經有了善惡區別的角色扮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