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390 孫承宗召見韋寶】(5/5)

作者:軒樟字數:13676更新時間:2019-06-30 16:15:42

    韋寶徹底無語了,你這說的都是些什麽啊?他除了點頭,真不知道該怎麽接話了。

    “韋公子,你覺得如何?”孫承宗問道。

    韋寶腦門掠過三道黑線,你不但自己說,還問我幹什麽?我知道什麽?

    韋寶隻是對儒家文化稍有涉獵,大半還要歸功於前段時間準備科考,和參加縣試、院試和府試的功勞。否則,別說發表意見,聽都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麽,也不知道孫承宗想表達什麽意思?

    “心性原隻是一件,分而言之,所以為方便說教也。舉心即性見,舉性即心存。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不但此也,天與命與心與性與理與道,要皆是一體。亦可以說,皆統於道。分於道而具異名,名異而體同也。“天地與我同體,萬物與我為一”。言理如是,論工夫則尤然。由靜極定篤中,自家心上,自可證到。在天為命,在義為理,在人為性,主於身為心,其實一也。隻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性與天道,非自得之則不知。故曰:‘不可得而聞。”蓋隻能默而識之,契而會之也。自理言之謂之天,自凜受言之謂之性,自存諸人言之謂之心。性之本謂之命,性之自然者謂之天,性之有形者謂之心,性之有動者謂之情。凡此數者,一也。聖人因事以製名,故不同若此。其實不但天、命、性、心、理,可打成一片,而統歸之於一道;即天下萬事萬物,均無不可打成一片,而統之以道。故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故修聖,以修道為第一。”韋寶硬著頭皮,背誦他知道的一點淺薄知識。

    若不是孫承宗問他,韋寶是絕不會主動說這種話題的。

    “韋公子果然學識淵博。”孫承宗笑道:“難怪能如此深明大義,捐助朝廷,捐助邊軍。韋公子,你能不能說說,你為什麽要捐助朝廷這24萬兩紋銀?有所求嗎?”

    韋寶暗暗鬆口氣,總算不跟我談啥儒家修行了,咱們才剛見麵,你便好像跟我很熟悉一樣,這真的好嗎?

    “回督師大人的話,我無所求,隻是單純的希望朝廷好,大明好,遼西遼東的百姓安好。”韋寶答道:“其他的,我也沒有想那麽多。”

    孫承宗聞言,目光深邃的盯著韋寶看。

    孫承宗在揣測韋寶的用意,若說愛大明愛朝廷,這話,孫承宗是肯定不會相信的。

    “要是人人都能有韋公子這般想法,何愁建奴不滅?”孫承宗淡然笑道:“不過,韋公子既然肯出這麽大一筆銀子相助邊軍,便是對朝廷有功,有什麽要求,盡管提便是。”

    “真的沒有。”韋寶道:“若督師大人一定要我說一樣,便請在提舉韋家莊的書函上簽字。”

    韋寶暗忖反正是你讓我說的,幹脆索性將提舉韋家莊的事情搬出來了。

    韋寶實際上並不在乎孫承宗答應不答應,孫承宗職位再高,對於遼西本地來說,也是外來官員,還抵不上一幫遼西遼東的世家大戶聯名簽字畫押。

    “韋公子為鄉裏百姓費盡苦心,這是好事。”孫承宗聽完之後,似乎放心了一些,“老夫簽名便是。四個裏的貧瘠之地,要合力對付天災人禍,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韋寶聞言一喜:“多謝督師大人了。至於別的,我希望督師大人能打勝仗,保遼西遼東平安。”

    43631/446622296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