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467 說服吳襄】(4/5)

作者:軒樟字數:27318更新時間:2019-06-30 16:16:10

    “弘毅,韋公子,說什麽這麽熱鬧呢?”楊麒問道。

    “啊,爹,沒啥,跟韋公子說些學問上的事,嗬嗬。”楊弘毅幹笑道。

    韋寶微微一笑,點頭稱是。

    “韋公子,我就兩萬三四千兩紋銀!你全給我!我銀子都給你!”楊弘毅轉而輕聲催促韋寶。

    韋寶笑道:“不在身邊啊,而且,低於三百兩紋銀一顆靈藥的話,我虧死了!”

    “三百兩紋銀一顆靈藥?韋公子,你太狠了吧!?”楊弘毅有點生氣:“跟女人開心一次就要三百兩紋銀?可以買一排店鋪了!”

    “那有啥辦法?該用的時候還是要用不是?我真的一顆都不想賣的啊,要不然,我送兩顆給楊公子吧!”韋寶大氣道。

    噗,楊弘毅差點沒有被氣著,兩顆?送兩顆給我?當我叫花子呐?關鍵是兩顆有什麽用?隻能玩一晚上,更難受!

    “行,三百兩紋銀一顆就三百兩紋銀一顆,我設法湊齊30000兩紋銀,不過,韋公子,你得送我10顆靈藥!”楊弘毅咬牙道:“明天早晨我就派人到天地商號去取!你現在身上還有多少?”

    韋寶嗬嗬一笑:“楊公子,你也太心急了吧?我身上沒有,就韋家莊存了一點點,我明天上午肯定來不及,我得赴京趕考,你讓人下午到天地商號招白管事取吧。110顆靈藥,30000兩紋銀,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成!”楊弘毅咬了咬牙,“以後還有的吧?”

    “這真說不好!那老道死了,不知道還有沒有辦法尋訪到跟他類似的人啊,要不然就沒有了。”韋寶也不把話說死,萬一還有用得到楊弘毅的地方呢?而且楊弘毅給的價碼也不算低了,放在京城偷偷賣,差不多也就三四百兩紋銀一顆偉哥嘛。畢竟又很有錢,又很需要的人,也不是說遇見就能遇見的。要遇見對的人,還要確認過眼神嘛。

    韋寶這邊剛剛與楊弘毅談妥業務,韋寶暗忖今天喝酒怎麽樣也用不了10000兩紋銀,這算是有人給報銷了,哈哈哈。

    這時候吳襄又招手,讓韋寶與吳三鳳換個位置,意思有話要對韋寶說。

    韋寶看向很不高興的吳三鳳,便道:“要不然就這麽說吧?或者我單獨找個地方與吳大人品茶?讓吳大公子起身,不太好吧?”

    吳三鳳也好氣啊,沒有想到爹為了跟韋寶說話,居然讓自己起來?當著這麽多人,這多沒麵子?他絲毫沒有將韋寶的話當成好意。

    “也好。”吳襄笑道:“就找個地方喝口茶吧,各位,失陪一會。”

    吳襄起身之後,很有風度的對在場眾人道。

    大家急忙起身,說請便雲雲。

    楊麒輕聲對楊弘毅道:“這個韋寶不簡單,看見沒有?吳家和遼西遼東一幫世家大戶,被韋寶坑了那麽多次,現在都接納他了!你也得多跟韋寶來往才是。更別說韋寶現在還是督師大人的弟子。”

    楊弘毅點頭道:“爹,放心吧!”心裏卻想著,自己跟韋寶,充其量也就是買賣關係,要不是要買賣靈藥,實在跟韋寶沒啥交際啊。

    也找不到什麽安靜的地方,吳襄叫上韋寶,帶著韋寶和吳雪霞,到山海樓後麵開了一間上等客房,專門用來喝口茶。有錢人的世界,就是這麽奢華。

    這二兩紋銀一晚上的最上等客房,隻是用來喝口茶,小民百姓要是知道了,得多恨啊?

    “小寶啊,不介意我這麽叫你吧?”進屋之後,吳襄開門見山道。

    韋寶一汗,叫這麽親熱做啥?真的想要我做女婿麽?

    吳雪霞也是羞得粉臉通紅,大哥二哥都在,可爹爹偏偏要讓自己陪著過來,還是單獨與韋寶說話,也不知道爹爹要說什麽?

    吳雪霞很少有的,文靜的,在一旁默默的為喝了酒,口渴的爹爹和韋寶沏茶。一副乖巧小媳婦模樣。

    “吳大人這麽叫我,我求之不得!”韋寶急忙躬身行禮道。

    “坐下吧,坐下,這裏隻有咱們三個人,也沒有外人,說會兒話。”吳襄笑容可掬:“不必太拘束。”

    韋寶看吳襄難得笑的臉上,一副老鴇般的笑容,暗忖你也沒有欠我銀子啊?這笑的,讓我有點不適應啊?不過,還是依著吳襄的吩咐坐下了。

    “我剛才聽大家說,你要用3000萬兩紋銀,分六次,兩個月之內,在遼西買糧食?”吳襄問道。

    韋寶這才知道,吳襄原來是為了這事情找自己,嗯了一聲:“確有此事!”

    “這話中,怕是有水分吧?小寶,你有3000萬兩紋銀?”吳襄可不好糊弄,一下子就抓住了主要問題。

    韋寶一汗,沒有想到吳襄首先會問這個,還以為吳襄要問自己為什麽會買這麽多的糧食呢!

    大明遼西遼東的糧價是很不穩定的。

    大明王朝統一中國後,蒙古的統治者自大都撤回塞外,但還保有相當雄厚的軍事力量,常常給予明帝國的安全以嚴重的威脅。

    由於北邊國防形勢的特殊,明朝政府不得不在北方邊境作積極的防禦布置。因此,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沿著長城(按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迄嘉峪關)的國防線上,先後設置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山西、延綏、寧夏、固原及甘肅九個重鎮,合稱九邊,各設重兵,統以大將。

    這九個重鎮既然都駐有重兵,兵多了,對糧食的需求自然增大。可是,在另外一方麵,當日北方沿邊各地,由於天然的(例如土壤貧瘠、雨量不足、氣候早寒)及人為的(例如戰爭的破壞)原因,米糧產量卻非常有限,故米糧價格常常發生波動。因為米價的波動足以影響邊地駐軍的生活。

    明代遼東人口消費的糧食,除稻米(大米)外,粟(小米)也非常重要。

    明代遼東的米價,自正統年間(1436—1440)至天啟初年(1621),雖然一起一伏的變動,但就長期觀點來看,顯然有長期上漲的趨勢。

    在這將近兩個世紀的期間內,有三個米價特別上漲的時期,即成化十四年(1478)(每石銀四兩),嘉靖三十七、八年(1558—1559)(每石七八兩),及萬曆四十六年(1618)(每石三兩)至天啟元年(1621)(每石十二兩)。這前後三次米價上漲的高峰有後來居上的趨勢。換句話說,如以成化十四年的米價為基期,嘉靖三十七、八年為它的兩倍,天啟元年為它的三倍。

    就遼東的粟價來說,萬曆年間(1573—1620)的價格,約比一個世紀以前的成化年間(1465—1487)高出數倍至十餘倍。

    薊州薊州鎮故治在今河北省薊縣,其分守地包括今之河北邊外山海關至居庸關的長城。

    薊州的米價,在正統十四年(1449)以後的長期間內,雖然不像遼東米價波動得那麽厲害,但在嘉靖(1622–1666)中葉前後,及萬曆(1573—1620)中葉以後,也向上升漲,其後到了天啟三年(1623),以山海關米價為例,更漲至每石售銀四兩,約為15世紀中葉的十三倍有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