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663 翰林院編修和詹事府主簿】(4/5)

作者:軒樟字數:18754更新時間:2019-07-13 23:56:50

    不過,在明中期以後,詹事府成為翰林官遷轉之階,太子出閣的講讀之事都由其他官員充任,名實已不相符了。

    總的來說,吳襄為吳三輔安排去詹事府,還是很有眼光,很有想法的。

    不過,韋寶卻覺得,二十萬兩銀子買一個詹事府的從七品閑職,也就吳襄做得出來了,這也太貴了吧?

    別人都是花大價錢弄肥缺,而吳襄倒好,花大價錢弄一個閑職?

    “你們肯定奇怪,我花二十萬兩紋銀給三輔弄一個閑職做什麽?我是怕三輔沾上黨爭啊,我不求你在官場上多出息,平平安安的就好,官場上麵的事情,撲朔迷離,誰也看不準的,盡量不要和誰走的太近!變天的時候,不至於被大風大雨傷著。”吳三輔道。

    韋寶聞聽吳襄這麽說,十分佩服,雖然這種明哲保身顯得太保守,但韋寶也能體會到父親對子女的愛護!

    “爹,眼下不都是魏公公當家嗎?與魏公公走的稍微近一些,沒啥吧、反正你給我弄的是一個閑職。”吳三輔道:“再變天,也變不到我頭上吧?是不是想的太多了一些?”

    “你聽我的就是了,咱們給魏公公送一些孝敬銀子,不礙事的,你做個閑職小吏,再變天也的確變不到你頭上。但你要謹記,既不要與魏公公底下人過從甚密,也不要與東林的人過從甚密,都沒有什麽好處的,記住了嗎?”吳襄鄭重其事的對吳三輔道。

    吳三輔見父親很嚴肅,不由的點了點頭。

    吳襄又對韋寶道:“小寶,你也是一樣,遇事能躲就躲,官場上千萬不要強出頭的,千萬不要得罪人,你這個年紀,以後升到閣臣是早晚的事情,做個三朝元老,四朝元老,甚至五朝元老都有可能!千萬不要心急,千萬不要與魏公公和東林的人走的太近,記住了嗎?”

    韋寶微微一笑,點了點頭,暗忖晚了啊!我已經算是一隻腳踏上了魏忠賢的賊船了!

    不過,韋寶還是很佩服吳襄的政治見解,小心駛得萬年船,這是千古不破的道理。

    又過了幾日,吏部正式開始發通知,一小部分同進士出身的三榜,還有絕大部分進士出身的二榜,被分到各個偏遠的縣去當縣令。

    二榜的人都得到了安排,不是分到外地去當縣令,就是分到各個部去當辦事員。

    外地一般正七品開頭,留京官員一般正八品或者從七品開頭。

    按照理論上說,京官的等級要比同級的外地官員至少高一個檔次。

    正八品的京官相當於外地的正七品!

    剩下一部分三榜同進士出身的人,又沒有銀子疏通的,隻能等候候補,等候出了空缺再上任。

    要等多久?真沒有人說得清楚,少則三五個月,多則一兩年。

    別看大明三年才出一批進士,泱泱大國,幾千個空缺,每三年才上來三百人。

    但是很多地方官,並不是進士出身,舉人也是能花銀子搞個縣令什麽的做做的啊。

    總的來說,寒門子弟即便得了進士功名,也不能算完全踏入了富貴門。

    森嚴的封建等級製度不是那麽好打破的!

    一甲三人,還有二甲的頭幾名,則不出意外,按禮製,進了翰林院。

    韋寶得了個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

    若是韋寶從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這個級別外放到地方上,至少要給韋寶弄一個五品的知府當當!

    翰林院,從唐朝開始設立,初時為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自唐玄宗後,翰林分為兩種,一種是翰林學士,供職於翰林學士院,一種是翰林供奉,供職於翰林院。

    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的職責,翰林供奉則無甚實權。晚唐以後,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製的重要機構,有“天子私人”之稱。

    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

    宋朝後成為正式官職,並與科舉接軌。

    明朝以後被內閣等代替,成為養才儲望之所,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地位清貴,是成為閣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員的踏腳石。

    無論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學士始終是社會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體,集中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的精英,社會地位優越。

    唐朝的杜甫、張九齡、白居易,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國藩、李鴻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

    入選翰林院被稱為“點翰林”,是非常榮耀的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