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736 韋寶與朱由校一起做木匠活】(3/5)

作者:軒樟字數:16172更新時間:2019-09-24 22:47:39

    明立之初的海禁作為新王朝立足未穩的防衛之策出台,而洪武十四年之後的海禁淪為了多疑的明太祖翦除政治對手、防止海內外勾結的副產品。洪武三十年裏的嚴禁為後世的朱明君主創留了惡例。

    明朝的海禁政策嚴重影響到了明朝中央財政的主要來源,但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邊海百姓的安全,在倭患解決以後,明朝就解除了海禁,這一點和清朝海禁有很重大的區別。

    明朝中後期的屯門之戰和西草灣之戰是近代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第一次海上軍事衝突,造成衝突的根本原因是近代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與明朝的朝貢貿易和海禁政策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明朝海禁不但沒有禁住老百姓,沿海民眾反而衝破海禁封鎖紛紛下海從事走私貿易活動,海禁政策形同虛設,走私屢禁而不止。

    在明朝海禁專製政策的長期限製之下,民間海外貿易活動步入了艱難發展的道路。

    為打擊私人貿易,明朝建立伊始就厲行海禁,中外貿易失去了正常通道;為實現政府對海外貿易的控製,明廷又大力發展官方的朝貢貿易,由市舶司統一收購使團附載貨物,以壟斷朝貢貿易的利潤。

    明代朝貢貿易和海禁的結合形成了明朝特殊的官方貿易壟斷製度—朝貢貿易體製。

    海禁政策限製了沿海民眾的正常謀生之路,而早期的麻製漁網質料很差,需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加上食物儲存技術不佳,即使不禁出海也鮮有人“出海”捕漁。

    定位、星象、漁訊、氣象、風象這些在早期皆是大問題,航至台灣都算生死攸關的事,並不是普通漁民就可以處理的事務,稍大噸位的帆船也不是個人能負擔得了的,所以當時多是利用漲退潮以石滬、中國漁網或鸕鶿、舢舨等從事沿岸撈捕。

    民間貿易雖被禁而在明代的官船、南洋船、縣船並未禁絕,對於民間沿海船隻也僅強迫改為不利遠航的平底船及嚴禁民造雙桅船,明代沿海船隻真正被禁絕的時間不多,嚴格來說是從沒禁近海船隻,僅規範遠洋船隻,卻可以有效製止糧食因無德商人因貪圖東洋銀貨外流,及違禁品比如銅及銅製錢的外移,造成國內物價不穩定及米價等民生必需品高漲的情形,甚至引發糧食危機。

    盡管海禁實施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走私和打擊海盜,但實際上,真正受到打擊的是本地漁業及國內的沿海貿易,海盜和走私商人的活動反而因為海禁的存在,而更為猖獗,對中國及其周邊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產生相當消極的影響。

    縱貫明朝統治期間,“海禁”一直是明政府對海洋的基本政策,不僅遠洋性質的海外民間貿易被禁止,明政府甚至不容許百姓進行捕漁業及沿海貿易。

    事實上僅沿海駕艇或舢舨的疍家、漁民,在明一代從未消失,直至清代的遷海令,故此說有誇大之嫌,明初因藍玉“勾結外國勢力,陰謀推翻明朝”加強的海防及嚴格海禁,有資料的不過存在五年,若完全無海運能力,靖難之後就不可能懷疑建文帝有可能乘船逃至海外,就更別說明成祖之後的七下南洋。

    韋寶一邊做木工活。

    朱由校、魏忠賢、馮銓、客巴巴在一旁聊天。

    “朕聽說過馬尼拉大帆船,卻沒有聽說過鐵甲艦啊,魏公公,你聽過嗎?”朱由校問道。

    魏忠賢搖頭:“老奴沒有聽說過。”

    “馮愛卿,你聽說過嗎?”朱由校又問馮銓。

    馮銓自然更沒有聽說過,搖頭道:“臣未曾聽說,想必是探花郎自己想出來的新花樣吧,倘若有什麽實際用處,臣不可能沒有聽說過的。咱們大明隻有月港一處斷斷續續有點海外貿易,福建的水師多用於剿滅福建周邊倭寇,登萊水師多用於接應海外的毛文龍,咱們大明朝廷的船花式並不多,仍然以寶船為主。”

    朱由校點了點頭。

    “不知道韋大人所造的什麽模型,是裝裝樣子呢,還是能保證下水之後不沉?能像真的船一樣在水裏站得穩?”馮銓道:‘陛下,如果在水裏站不穩,隻是裝裝樣子,不能算數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