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79 韋寶沒想到】(4/5)

作者:軒樟字數:13262更新時間:2020-05-22 03:51:22

    因為這位開國君主深刻地知道,老百姓才是維持帝國運轉的支柱和根基。

    而朱厚熜不一樣,他把注意力和政治才華完全地放在了控製朝臣、燒丹煉汞、玩弄權術上。

    而在政治決策上似乎更加偏向於地主和士紳階層,土地的兼並、皇莊的擴大積壓了底層民眾的怒火。

    可遺憾的是,帝國上層的官員們對此卻極少過問,極大地忽略了帝國最底層的老百姓,也是支柱者們的內心感受。

    從這一點來看,韋寶個人認為,這頗有怠政的表現。

    燒丹煉汞,雖然看起來不錯,但是太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元證應玉虛掌陰陽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終究還是死了。

    所以,為什麽在有限的生命裏,不能多為帝國做點事。

    嘉靖帝,韋寶對他的評價就是個優秀的權謀家、是厚黑學的寵兒,但是卻不能說他是一個優秀的皇帝、明帝國出色的掌舵人。

    治世明君一定是一個無與倫比權謀家,但是一個優秀的權謀家卻不見得能做一個優秀的皇帝。

    朱厚熜,很聰明,甚至聰明得讓人膽寒,可很遺憾,你的這聰明沒用對地方。

    在嘉靖皇帝駕崩後,接著,大明帝國又運轉了八十年,滿清,民變和他沒有關係,帝國到崇禎時期才徹底崩潰,所以不該把亡國的責任推到世宗的頭上?

    這邏輯是錯的,正確的邏輯是嘉靖皇帝是因,帝國崩潰是果。

    嘉靖皇帝對帝國四十五年的統治,在某些程度上導致了帝國運轉機製的失靈,這個原因可大可小,這個影響既可能忽略不計,也可能是明清易代的轉折。

    歸根結底,明朝皇帝是嘉靖在前,崇禎在後,而不是反過來。

    所以,決不能以結果推原因。

    因為帝國在他死後繼續運轉了80年,滿清和民變和他沒關係,所以,世宗對明朝的滅亡可以不擔責。這個說法屬於倒因為果,是完全錯誤的。

    唐代的安史之亂,始於唐玄宗天寶14年,公元755年,距離唐被朱梁取代,907年,滿打滿算,還有153年,整整一個半世紀。

    安史之亂後,唐帝國所延續的壽命可比明帝國要長。

    難道可以說因為唐後期的黃巢起義、吐蕃入侵,甘露之變都和玄宗沒關係,所以,玄宗對大唐帝國的滅亡,可以不用負責任嗎?當然不行。

    嘉靖皇帝想管事兒,但是由於群臣勢力龐大,故而沒有足夠的能力,所以選擇無為而治是最好的辦法,這不是怠政的行為,而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韋寶在現代的時候,查閱明代各種史書,發現史官們對世宗的評價都不低。

    大都充分肯定其執政初期的能力,對其執政早期體諒民生、改革弊製、勤於朝政等行為都給予了極大地讚賞。

    對其個人品格——仁孝,也不吝筆墨,大書特書了一番。

    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是個長得很好看,前期治國能力不壞的皇帝。

    按照明史的說法,屬於中等才能。

    而實錄的話,則認為他是不世之聖主。

    總之,不管是實錄還是明史,對他的能力的評價,都是中等,或者中等以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